北京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及规划实施途径研究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温家宝总理提出: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从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千万不能丧失机遇。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正在编制和即将发布绿色建筑行动纲要。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筑节能面临全新挑战。目前PM2.5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改善居住环境更是与老百姓休戚相关。

北京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及规划实施途径研究

北京实施绿色建筑规划是为了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构建规划、建筑两个层面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使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北京绿色建筑的规划实施途径。

一、发展状况

(一)发展历程

北京的绿色建筑是从制定建筑节能标准起步,逐步发展到四节一环保:1988年,北京市编制《华北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实施细则》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节能目标定为30%;2004年修订《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率先提出节能65%的目标;2005年,颁布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2006年,开展节约型居住区试点工作,各区县共确定18个试点项目,并出台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10年底,颁发《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着手成立绿色建筑评价专家委员会,开展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工作;2011年起,提出居住建筑节能75%的要求,实施《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使绿色建筑概念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

目前,北京绿色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初具雏形,科学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示范项目、示范园区逐步带动市场发育,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力正逐步形成。

2011年,全国共计有175个项目获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有16个,其中住宅建筑5个,公共建筑11个,如表1所示。虽然北京绿色建筑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相对于北京市的建设规模,比例仍然偏低,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仍然具有极大的迫切性。

关于北京市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已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批印发。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到回顾2015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7%,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9000万吨标准煤左右,总节能量约为1500万吨标准煤。建筑领域将承担全市节能总量的41%,民用建筑要承担600万吨标准煤节能量。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10%。

(二)面临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

我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均是以政府为主导,针对绿色建筑建设成果或某一项技术措施进行的精神奖励和资金奖励,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也尚未形成针对绿色建筑从设计到运营全过程每一环节的激励政策体系,使得绿色建筑的实施范围还有所局限,市场机制的积极性还有待撬动。

2.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对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监管尚未建立起从规划、土地出让、设计、施工及运营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比如,在建筑节能方面,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节水方面,也尚未形成规划、水务、建设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相对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要求更高,设计技术领域更广,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全过程的监管控制。

3.缺乏衔接的指标体系

北京市于2006年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节约型居住区指标体系研究》。国家刚刚颁布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目前急需编制《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使其与国家标准衔接,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并突出北京地方特色。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标准,为行业单位的绿色建筑设计搭建实现途径,进而支撑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和技术体系欠缺,区域级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研究基础薄弱,标准体系缺乏,技术支撑不足。

二、规划的实施思路

北京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研究应从建筑的源头城市规划入手,以碳减排为核心,建立起完善的规划,建筑多层次指标体系,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与规划管理相结合,搭建绿色建筑实施途径。同时,以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提高业界与公众的绿色建筑意识,从而带动绿色建筑市场推进机制。

(一)规划先导

北京绿色建筑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改变了以往直接关注绿色建筑本身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结合北京城市特点,以低碳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从规划入手,由宏观、中观到微观,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碳排放指标。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低碳生态城镇规划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区域级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的研究。通过有效继承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积极延续北京市过去十年绿色建筑既有研究的成果,共同构建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实施控制。

(二)标准引领

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向上与规划衔接,向下与管理结合,分别在详细规划阶段和单体建筑设计阶段,按照绿色设计要求分别提取关键性指标,并基于整合设计过程形成集成优化。通过指标控制,加强对设计过程的优化引领。详细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要求,以空间环境优化为目标,在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四方面进行指标控制;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在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景观、室内七专业进行指标控制。通过以上指标,为低碳生态规划的理念落实提供实现途径,也为行业设计人员提供明晰的技术指导。

(三)管理联动

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联指标与城市规划现行的规划管理实施机制进行对接,建立起控规设计审查、规划意见书核发、工程规划许可、建筑施工图审查、规划监督验收的规划实施途径,分阶段管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相关指标的落实,从而推动北京绿色建筑的实施。

(四)示范带动

开展北京一、二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和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示范内容主要包括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控规阶段空间规划策略的实施,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指标,绿色建筑及区域的示范等内容。通过示范项目的推广,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

三、指标体系

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设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内容包括从前期的策划到常规设计包含的方案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后期的施工现场服务与运行阶段服务等各个设计相关阶段的绿色设计要求。

(一)控规阶段指标体系

为实现绿色建筑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不仅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具体目标,更需要在城市规划阶段为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绿色建筑在总体规划层面,必须明确以低碳理念为主导的规划定位及概念方案布局。以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目标的紧凑布局;满足居民在公交和步行距离内对通勤、生活的基本要求;保留并发展耕地、林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扩大城市碳汇,降低城市热岛强度。总体规划主要通过制定规划理念及发展策略,在区域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性作用,具体的指标体系仍需与管理相融合,在控规方面进行落实。

绿色建筑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以碳减排为核心提出针对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四大板块的绿色设计要求,使低碳策略可执行、可量化、可评估,并增加相应的行政许可手段来保证规划层面的低碳生态目标的实现。控制性详规层面的指标体系着重从宏观角度确定一个区域或城镇的绿色指标,用于监控社会发展过程中,片区层面与碳减排相关的标准要求。

指标体系的取值定量是绿色设计标准可实施性的重要控制点,主要依据分为三部分:标准指标、国内外案例实践指标、绿色设计理论指标。即在参考现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案例的实践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绿色设计理论指标,通过三方面的权重设定本标准的指标体系。

空间规划方面,从规模控制、结构控制、土地利用效率三方面进行指标把控,运用新都市主义的邻里理论、紧凑开发理论,利用地块尺度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控制建设尺度;利用轨道站点1km范围内工作岗位数量流量比、公共设施可达性、城市开放空间可达性、无障碍住房所占比例强调通达性与开放性;通过设置地下建筑容积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地块尺度方面采用小尺度街区设计,实现有利于鼓励人行与自行车的城市尺度。按照既有标准,我国目前城市的基本街区尺度是500-800m。但通过对欧洲城市进行的研究,70m-70m的街区作为一个合理的底线可以满足大多数城市功能的容纳。在我国对城市道路网密度进行加密的要求中规定,城市支路的交叉口间距为140-180m。非机动出行研究表明,为提高步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步行至公交站点的距离不超过200m,将会引导超过50%的人乘坐公共交通。而有关对澳洲和美国12个典型城市150-250年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发现,80m-110m的地块街区稳定性最好。在我国的生态城实践中,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街块尺度为220m,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街块尺度为400m,长辛店生态城的街块尺度为公建区200-300m,居住区400m。综合以上的统计和分析,提出对于新城区域的建设,应将地块边长控制在150-250m的范围。

交通组织方面,引用TOD(公交优先发展)理论,在城市动态交通、慢行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组织上明确绿色建筑交通组织的方向。通过设定公交站点覆盖率,大力推进绿色出行。

资源利用方面,运用可再生能源理论,结合北京能源特点,通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再生能源贡献率把控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方面设定平均日用水定额、雨水径流外排量、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在固废方面,设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生态环境方面,通过绿地率、屋顶绿化率保证绿化数量;通过植林地比例和本地植物指数,提高绿化质量。绿地率是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绿地数量的基本控制指标,是区域良好自然环境质量的基本保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3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要求≥35%,《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要求均为≥30%,《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要求为≥40%,北京市长辛店低碳社区和未来科技城该指标取值均为≥50%。在《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中,北京市对绿地率有具体要求,明确指出凡符合规划标准的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人口7000人以上或建设用地面积10公顷以上),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执行,并按居住区人口人均2m2、居住小区人均1m2的标准建设公共绿地。通过研究比较,参照《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提出指标取值为新城及中心城居住区≥35%,旧城居住区≥25%,公共建筑需根据项目及场地特点提出要求。

(二)设计阶段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层面主要研究建筑和景观需要达到的相关指标要求,主要依据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照明等四个专业方向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将景观设计相关内容划入建筑板块,从而在专业设计与碳减排核心之间建立起联系。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考虑,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在于是否获得良好的建筑运行效果,因此该部分指标实际是对绿色设计在实施层面所获得实际效果的评价,是对规划绿色设计指标的补充。

建筑设计是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与智能化、景观、室内装修等各专业整合设计的过程,应体现气候适应性和地域性设计理念。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的自然前提是北京的气候与环境特点,空间的组织、技术策略的选择均应遵循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同时,北京城市区域较大,文化多样,积淀厚重,不同区域的地方特点、文化传统也应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

四、规划实施途径

(一)规划管理

绿色建筑监管体系以项目的基建流程为主线推进绿色建筑全过程,依据总体规划的低碳生态城市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落实具体绿色指标,结合管理流程,形成实施管理流程设计。具体如下:

1.控规审查环节

这是绿色建筑规划实施的前提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从单体到区域绿色示范区的关键环节。重点把握地块尺度、公共设施可达性、城市开放空间可达性、轨道交通站点一公里范围内就业岗位与流量的比例、公交站点覆盖率、生活垃圾的分类率等。

2.规划意见书

加强土地出让环节对绿色建筑相关规划指标的控制,明确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无障碍住房比例、地下建筑容积率、室外停车比例、雨水径流外排量、本地植物指数,同时包括单位建筑能耗、可再生资源贡献率、平均日用水定额、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及绿地率、屋顶绿化、植林地比例。

3.工程规划许可

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审查规划意见书阶段控规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许可证的发放环节,管控指标的落实。

4.施工图审查

对规划意见书中的指标进行落实,依据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关于绿色建筑集成度审查表,加强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查的要点和详细内容的规定。审查指标包括:建筑指标、结构指标、给排水指标、暖通指标、电气指标、景观指标、室内指标。

5.规划监督验收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专项检验。重点验收场地各项公共设施、绿化质量和效果。

(二)设计集成

在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方面,对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进行严格要求:项目建议书必须确定绿色建筑目标,列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提供绿色建筑的实施策略;方案设计必须包含绿色建筑专篇;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绿色建筑手段及技术、投资估算等,并填写集成表;施工图设计须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填写绿色建筑集成表;施工图设计审查需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

五、示范带动机制

积极推行北京绿色示范区的规划实践,如昌平未来科技城制定了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管理办法;丽泽金融商务区也积极实施生态商务区理念;通州运河核心区融合了大量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纲要的理念实施;奥体文化商务园区(奥体南区)打造以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为支撑,同时兼容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科技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的综合性城市职能中心。丰台区长辛店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示范项目就是一个较好的规划实施方案。该项目位于永定河西岸,紧邻京石高速公路,是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500公顷,以建立宜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示范区为目标。

(一)规划策略实施

在空间规划策略上关注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四方面问题。采用的具体措施包括:为增强园区创新发展的动力,在引入大中型企业的同时,注重创业型小企业的培育,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使用面积约占产业发展总面积的20%;形成了多层次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和绿化空间系统;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结合轨道站点布局;优化能源供应系统、中水和雨水利用系统;生态修复等。最终达到的能源利用目标是使整个地块减少现有标准下24.5%的基本能量需求,二氧化碳排放比常规方案减少50%。

在规划方案中,要求落实十大生态指标,包括:宽度为30米的微风通道;满足碳汇需要的植林地比例;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屋顶面积率;满足每100m2屋面约1.87m3雨水储存容积的雨水回收设施;透水铺装率、下凹式绿地率、70%的建筑贴线率、建筑节能指标、占总能源需求21%的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需求比例、人均用水110L/天的节约用水定额。另外还包括五个生态引导性指标:本土植物比例0.8;无障碍设施100%;生活垃圾处理(分类100%,垃圾投放点布局)100%;功能混合;可循环材料10%。

(二)建筑设计实施

在建筑设计方面,加强单项技术的设计优化,同时保证整体技术体系和谐统一。在绿色设计中,优先采用了主动式遮阳体系、合理控制进深、天然采光利用等被动式、低成本技术,对水源(地源)热泵提供冷热源、天棚柔和辐射采暖制冷系统、温度独立控制、减少输配系统能耗、高效照明、水资源利用及处理系统等主动式技术进行优化,打造了高品质、高舒适度生态节能住宅。

六、结论

基于目前的发展现状,未来绿色建筑的相关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科技攻关,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北京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如对比国内外相关绿色标准、收集北京市绿色建筑资源数据库、分析北京市绿色建筑管理机制、制定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度表等,从而优化绿色建筑标准,巩固实施政策保证机制。第二,广泛进行工程示范应用,选取各个区县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公立医院、学校等具有公益性质的建筑为示范对象,率先推广绿色建筑。第三,加快制定北京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办法,形成规范管理,建立奖励机制,带动行业的积极性。

北京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是实现绿色北京目标、建设宜居城市的客观需要,可以缓解北京市对能源的高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绿色建筑从城市规划入手,搭建起规划、建筑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和完善可执行的绿色建筑管理实施途径,并积极倡导以示范工程带动市场推广机制。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推行与相关制度及标准的不断完善,北京绿色建筑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泊祎回收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发布者:泊祎回收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shou5.net/chai/101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泊祎回收网泊祎回收网
上一篇 2021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 内廊式高层商住户型设计思路的探讨

    商住楼设计现已成为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之一,住宅部分的宜居性与商业开发的最大化是设计工作的主要矛盾。本文首先针对商住楼的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内廊式住宅设计的合理性,并以此为…

    2021年7月16日
    214
  • 建筑物有线广播网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关于建筑物有线广播网的一般规定有哪些?想要知道答案嘛,下面是中国泊祎工程拆除栏目小编梳理的有关建筑物有线广播网的一般规定有哪些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建筑物的有线广播网的功率馈送…

    2021年6月30日
    239
  •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工法特点

    传统椭圆形放线主要依据解析几何法先进行内业计算后,再用经纬仪与钢卷尺联合放线,但是存在计算工作繁琐,施工操作麻烦,如果场地平整情况不好或平面形状多变,极易出错。因此,本工法与常规测…

    2021年7月22日
    237
  • 搅拌站安全规则

    一、混凝土搅拌站(机)必须由专业司机操作。 二、料斗升起时,严禁人员在料斗下工作、行走。 三、不准用工具伸到转动中的搅拌筒内扒浆和出料。 四、不准满负荷起动搅拌机。 五、搅拌机开动…

    2021年5月30日
    272
  • 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措施

    1何为施工进度管理 一般人们所说的施工现场管理就是指单位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优秀的管理理念,经过运用必然的办法与方法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原材料等建筑施工中的影响原因…

    2021年8月17日
    367
  • 施工安全管理审批制度

    一、编制依据 根据合同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编制本监理工作制度。 二、编制目的 通过本制度实现对现场安全控制点的有效管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控制安全事故…

    2021年5月25日
    255
电话

联系我们

1388-0022-9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395700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18:30,节假日无休

微信
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