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di装置,具体涉及一种edi装置的集成安装结构,属于edi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工艺处理后水质的要求的提高,一些零排放水处理设备应运而生,edi装置就是其中的一种,edi装置由装置本体、附属系统、配套仪表、阀门、管系、本体组架等组成;edi装置在保证水处理后的各项参数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根据日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任意增减并联的edi装置,是近年来水处理行业中广泛应用的装置;因其污水除理工艺复杂,设备对安装精度要求高,国家及行业没有该系统装置的成套施工工艺,施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edi装置的集成安装结构,集成效率高,能够高效完成edi装置的安装集成。
本实用新型的edi装置的集成安装结构,采用框梁实现整个edi集成装置的集成安装,其包括进水管和产水管;及并接于进水管和产水管之间的多组edi集成装置;所述edi集成装置包括由槽钢制成的方形底座;及焊接于方形底座上,由方钢构成的集成框体;所述集成框体中间焊接固定有中间框梁;所述中间框梁内侧焊接有多层内框梁;每一层所述内框梁上安装有edi装置本体;所述集成框体于中间框梁一侧设置有管系框;所述集成框体正面固定有仪表盘;所述集成框体侧部靠近中间框梁一侧固定有与edi装置本体及仪表盘电连接的电控柜;所述管系框内侧设置有与edi装置本体连接的管系;所述管系其各子管连接处,及管系和edi装置本体连接处通过双o型圈密封,其在易漏水的模块及连接管件处采用双o型圈密封,保证密封良好,靠承插口挤压o-型圈使之变形,从而对承口内壁及插口外壁产生压力,达到止水效果,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管系由阀门组和upvc管件连接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管系包括与edi装置本体连接的进水管、出水管和反冲洗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反冲洗管分别连接中间集水管;所述进水管其中间集水管和出水管其中间集水管分别连接进水管和产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反冲洗管和中间集水管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中间集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计;所述阀门和流量计和压力计电连接到电控柜。
进一步地,所述产水管一端安装静电消除三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edi装置的集成安装结构,运用防潮、防水措施对成套设备的各组成部件安装进行综合集成,布置紧凑,占地少,整齐美观,安装简单快捷,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模块连接采用双o型圈密封,有效减少各模块和连接管件之间的间隙,保证运行无泄漏;使用扭力扳手紧固管件连接处及模块固定部位螺栓,同时保证设备的完整性和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梁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edi装置的集成安装结构,采用框梁实现整个edi集成装置的集成安装,其包括进水管1和产水管2;及并接于进水管和产水管之间的多组edi集成装置;所述edi集成装置包括由槽钢制成的方形底座3;及焊接于方形底座上,由方钢构成的集成框体4;所述集成框体4中间焊接固定有中间框梁5;所述中间框梁5内侧焊接有多层内框梁6;每一层所述内框梁6上安装有edi装置本体7;所述集成框体4于中间框梁一侧设置有管系框8;所述集成框体4正面固定有仪表盘9;所述集成框体4侧部靠近中间框梁一侧固定有与edi装置本体及仪表盘电连接的电控柜10;所述管系框8内侧设置有与edi装置本体连接的管系;所述管系其各子管连接处,及管系和edi装置本体连接处通过双o型圈密封,其在易漏水的模块及连接管件处采用双o型圈密封,保证密封良好,靠承插口挤压o-型圈使之变形,从而对承口内壁及插口外壁产生压力,达到止水效果,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其中,所述管系由阀门组和upvc管件连接构成。所述管系包括与edi装置本体连接的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反冲洗管13;所述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反冲洗管13分别连接中间集水管14;所述进水管其中间集水管和出水管其中间集水管分别连接进水管和产水管;所述进水管11、出水管12、反冲洗管13和中间集水管14分别设置有阀门15;所述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中间集水管14上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计;所述阀门和流量计和压力计电连接到电控柜10。所述产水管一端安装静电消除三通。
本实用新型的edi装置的集成安装结构,其集成流程具体如下:
基础验收→组架安装→管系安装→电控柜安装→电气仪表安装→系统清洗→模块安装→设备试运转;其各个步骤具体如下:
1、基础验收: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使用精密水平、全站仪对设备基础位置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检,清扫设备基础表面至无浮尘。
2、装置组架安装:
1)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空地处将edi装置组架的零散部件按照图纸进行组架预组装;
2)设备就位前,依据设计施工图和测量控制网以及现场条件确定基准线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位置,绘制布置图;结合厂房内土建预留的基准点用全站仪进行组架基础的测量放线,找到edi装置组架的安装基准线;
3)将预组装好的edi装置组架使用吊车吊装就位;
4)根据edi装置设计要求,对组架进行找正调平,用精密水平调平组架后,采用满焊将垫铁与组架底座焊牢。
3、管系安装:
1)根据图纸进行阀门组upvc零散管件预组装;
2)在upvc管件均匀涂抹upvc胶,将管子和管件粘结联接;在产水管一端安装静电消除三通;
3)安装阀门组阀门,用扭矩扳手初紧所有法兰阀门的不锈钢螺栓,每个先紧至扭矩80%;
4)对管路进行水压试验,并测试工作水压下漏水影响范围,确定配电装置安装位置。擦净管道表面后,粘贴管道标志。
4、edi配电装置安装:
1)使用砂轮切割机切割槽钢,焊接电控柜底座支架,并涂刷环氧富锌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合格后用电冲击钻钻孔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将电控柜底座支架固定在地面上;
2)检查电控柜及其内部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是否牢固,确认牢固后将电控柜使用吊车吊装就位并找正,与底座支架用螺栓固定,在电控柜底部用发泡剂填充缝隙;
3)电控柜内接地汇流排与电源地线或接地系统连接,其箱体接地螺栓用铜芯导线或专用编制软线与已经接地的pe排连接;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以铜软线与接地构架可靠地连接。
5电气仪表安装:
1)根据设计图纸安装流量计、传感器等,法兰连接处均使用不锈钢螺栓固定;
2)安装槽型电缆桥架,用支架固定在edi装置组架上方;穿线管切口处先涂刷环氧富锌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在电缆铺设完毕后用发泡剂填充桥架盖板接缝处及穿线管接口处;
3)对照图纸再次检查接线,确认无误后通电进行电气系统调试。
6、系统清洗:使用自来水,低频开启edi清洗水泵后逐渐上调至工作频率,在每一套edi装置上都依次开关进水管、出水管、中间集水管、反冲洗管相应的阀门,冲洗整套设备。
7、edi模块安装:
1)使用剪刀小心切开edi模块包装袋,将模块内保护液放出,放净保护液后搬运至edi装置组架一侧;
2)使用倒链模块水平搬动,水平安装,先将模块连接口与进出水管件对齐,先初紧模块前端与edi装置组架连接螺栓;
3)管件与模块连接时,用叉扳手卡住模块上的管件,用扭矩扳手扭紧连接管件或法兰盘螺栓,连接后初紧模块后端与edi装置组架连接螺栓,调整对齐模块与进出水管后,进行螺栓的终紧;
4安装后按照说明书要求用扭矩扳手校核模块前后调整螺杆松紧度;
5)进行模块的电源接线及接地连接。
8、设备试运转:检查设备管路连接,各电气控制及信号反馈准确性;进行压力衰减试验、完整性在线检测。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下一篇: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