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实验室通风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进气装置及应用该辅助进气装置的通风柜。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基本使用敞开的实验台,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容易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现有的实验台无法进行很好的防护,长期操作实验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
现有的通风柜包括工作台、侧板、顶板、背板以及立柱。在工作台的两侧布置两个侧板,顶板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且顶板布置在侧板上侧与侧板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前侧安装有防护门,背板布置在顶板的后侧,侧板、顶板、背板、工作台以及防护门围成一个腔室。
在顶板上贯穿开设有用于将腔室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排风口与抽风机连接在一起,抽风机在运行时,通过排风口从腔室内部将气体抽出。
在工作人员使用通风柜进行实验时,工作人员将通风柜的柜门抬起到一定高度后,工作人员将实验器材放入腔室中,并且在腔室内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实验气体会在抽风机的作用下经由排风口排出。
在抽风机运行时,会抽取腔室内部的风,且抽取时,通风柜外侧的空气会从腔室的柜门处进入,但是在实际的实验中,工作人员会站在柜门前,对柜门进行阻挡,使得空气只能从工作人员的身侧穿入腔室中,进而让抽风机运行时抽取的空气量在有无工作人员实验时存在差异,影响抽风机的抽气。
另外,抽风机在抽取空气进入腔室内时,抽取的空气为室内空气,一般为通过空调调节温度的气体,一旦抽风机大量抽取空气,会使室外的空气大量进入室外,维持气压的平衡,但是室外的气体进入室内后,会使得空调加大功率来调节室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让腔室内部的有害气体便于排出,且保持抽风机抽取的风量一致,降低空调工作时的功率,提高节能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辅助进气装置及应用该辅助进气装置的通风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辅助进气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辅助进气装置,包括进风设备、用于将进风设备产生的风排出的进风管以及安装在进风管上的出风箱;
所述出风箱上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排出的风吹入通风柜的腔室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风设备上排出的风经由出风箱排出并吹入腔室内部,与抽风机抽取的风混合在一起,提高实验时抽风机抽取的风量,降低空调工作时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而且在另一方面,出风箱排出的风对腔室内的有害气体进行吹动,提高有害气体的排出量,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前时干扰进入腔室内的气流流向。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有多个,且多个进风管与所述进风设备连接;
所述出风箱设置有多个,与进风管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进风管对应一个出风箱,且布置多个出风箱,多个出风箱共同向腔室内部吹风,相比于多个进风管对应一个出风箱,相邻进风箱之间存在隔断,能够防止相邻进风管之间进入出风箱中的风发生干涉,从而打乱风流,进一步的让出风箱出风更为顺畅。
优选的,多个出风箱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沿直线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出风箱对齐,能够减少相邻出风箱之间的干涉。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呈箱型,所述出风箱与进风管连接的一侧呈锥形,且与进风管连接的一侧小于另一侧,所述出风孔开设在出风箱背离进风管的一侧,所述进风管中进入出风箱中的气流直吹向出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风管进入出风箱中的风直吹向出风孔,减少风在出风箱中的内循环,使得风能够经过出风孔的散流,均匀的向通风柜腔室内部吹动。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中固定连接有散流板,散流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流孔;进风管吹入出风箱中的风直吹到散流板的板面上,穿过散流板的风直吹到出风孔处,所述散流板与出风箱上的出风孔对进入出风箱中的风进行双层散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进入出风箱中后,穿过散流板和出风孔,形成双层散流,而且在双层散流的作用下,每个出风孔中排出的风量一致,减少风量不均的情况出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该辅助进气装置的通风柜,包括辅助进气装置,所述出风箱安装在通风柜顶板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进气装置的通风柜,能够便于通风柜内有害气体排出以及减少空调工作时功率,达到节能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前时干扰进入腔室内的气流流向。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安装在通风柜的侧板上,所述出风孔平行于侧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安装在通风柜的侧板上,所述出风孔吹出的风经由引流装置平行于侧板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孔处吹出的风在吹入通风柜的腔室中时,风平行于侧板表面,能够与侧板表面贴合,提高清除积留在侧板处有害气体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安装在通风柜的工作台上,且位于腔室的下侧,所述出风孔平行于工作台台面。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安装在通风柜的工作台上,且位于腔室的下侧,所述出风孔吹出的风经由引流装置平行于工作台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孔处吹出的风在吹入通风柜的腔室中时,风平行于工作台台面,能够与工作台台面贴合,提高清除积留在工作台上有害气体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辅助进气装置,抽取室外气体向腔室内部补风,降低空调工作时的功率,达到节能以及提高有害气体排出的效果;
2.通过设置散流板以及出风箱和进风管一一对应,让出风箱吹出的风更为顺畅且不在出风箱中相互干涉;
3.通过设置风阀,让进入每个进风管和出风箱中的风量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辅助进气装置安装在通风柜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辅助进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出风箱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出风箱内部设置散流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侧板;3、顶板;4、背板;5、立柱;6、腔室;7、辅助进气装置;71、进风设备;72、进风管;73、风阀;74、出风箱;741、侧风箱;742、下风箱;75、出风孔;76、散流板;77、散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通风柜。参照图1,通风柜包括工作台1、侧板2、顶板3、背板4以及立柱5。在工作台1的两侧布置两个侧板2,顶板3安装在两个侧板2之间,且顶板3布置在侧板2上侧与侧板2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前侧安装有防护门,背板4布置在顶板3的后侧,侧板2、顶板3、背板4、工作台1以及防护门围成一个腔室6。
在顶板3上贯穿开设有用于将腔室6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排风口与抽风机连接在一起,抽风机在运行时,通过排风口从腔室6内部将气体抽出。
在通风柜上还安装有用于向通风柜内部补风的辅助进气装置7,辅助进气装置7包括进风设备71,进风设备71可以选为风泵,也可以选用出风机。
进风设备71既可以固定连接在通风柜的顶板3上,也可以布置在通风柜的背板4上,还可以安装在实验室的室外,本实施例中进风设备71固定在顶板3上。
在进风设备71上安装有若干个进风管72,进风管72的一端穿设在进风设备71上。其中,在进风管72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进风管72开闭的风阀73,风阀73用于控制出气端的出风量。
在进风管72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出风箱74,参照图2、图3,在出风箱74上背离进风管7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出风孔75,若干个出风孔75平行布置,且出风方向相同。其中,出风孔75的出风方向与进风管72进入出风箱74中的进风方向平行,而且进风管72吹入出风箱74中的风直吹向出风孔75。
而且出风箱74上与进风管72连接的一侧呈锥形,出风箱74与进风管72连接的一侧小于出风箱74背离进风管72的一侧。
出风箱74分为侧风箱741和下风箱742,在将辅助进气装置7安装在通风柜上时,侧板2上安装侧风箱741,而且在工作台1上安装下风箱742。侧板2上的侧风箱741从腔室6的侧面向腔室6内部进行补风,工作台1上的下风箱742从腔室6的正面向腔室6内部进行补风。侧风箱741与下风箱742结构相同仅型号大小不同。其中,下风箱742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平行于通风柜的工作台1台面,也可以通过工作台1上设置的台面引流装置使经由下风箱742进入腔室6中的风平行于通风柜的工作台1台面;侧风箱741吹出的风平行于通风柜侧板2的板面,也可以通过立柱5上设置的立柱5引流装置使经由侧风箱741进入腔室6中的风平行于通风柜侧板2的板面。
平面引流装置和立柱5引流装置均可以设置为弧形板,弧形板覆盖在出风箱74上,使得弧形板在出风箱74的出风孔75处形成一个出风通道,进而使出风箱74吹出的风在平面引流装置或立柱5引流装置的作用下改变风向,从而实现出风箱74排出的风平行于工作台1台面或者是侧板2板面。其中,立柱5引流装置可以于立柱5一体成型制成。
在一个侧板2上安装有多个侧风箱741且多个侧风箱741固定连接在一起,呈一条直线布置,多个侧风箱741上的进风管72布置方向相同。
具体的来说,在将侧风箱741安装在侧板2上时,若干个侧风箱741一同安装在侧板2上,且两个侧板2上侧风箱741的数量相同,侧风箱741上的出风孔75正对背板4。
参照图3、图4,在侧风箱741中安装有散流板76,散流板76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散流孔77,在侧风箱741安装在侧板2上时,散流板76处于竖直状态。散流板76固定连接在侧风箱741中。其中,进风管72吹入侧风箱741中的风直吹到散流板76的板面上,穿过散流板76的风直吹到出风孔75处,经由出风孔75排出,在散流板76的作用下,对进入侧风箱741中的风进行散流,使得每个出风孔75排出的风量一致。
在工作台1上,多个下风箱742也并排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出风方向相同。
参照图3,在通风柜上,出风箱74布置在侧板2的内侧,且出风箱74上的出风孔75正对通风柜背板4,本实施例中进风管72和出风箱74布置时绕过侧板2的边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固定在顶板3或者背板4上的进风设备71产生风,风经由进风管72吹到出风箱74中,出风箱74上的出风孔75使得出风箱74中进入的风经由出风孔75排出,然后吹入腔室6内部,为腔室6内部进行补风,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时,立柱5上吹入的风与从工作人员两侧进入腔室6内的空气混合在一起,增加进入腔室6中的风量,从而降低空调工作时的功率,有效的节约了能源,而且向腔室6内部补风,方便将有害气体吹出。而且在辅助进气装置7的作用下,还能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前对于进入腔室6中空气的干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