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组成、分类
一、桥梁组成
图1-1-1和图1-1-2分别表示公路上所用的梁桥和拱桥的结构图式,它由下述各部分组成:
图1-1-1梁桥的基本组成部分1-桥面;2-主梁;3-桥墩;4-桥台;5-锥形护坡
图1-1-2拱桥的基本组成部分
1-拱圈;2-拱上结构;3-桥墩;4-桥台;5-锥形护坡;6-拱轴线;7-拱顶;8-拱脚
(一)上部结构(或称桥跨结构)包括承重结构和桥面系,是路线遇到障碍(如河流、山谷等)而中断时,跨越障碍的建筑物。它的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并通过支座将荷载传给墩台。
(二)下部结构
包括桥墩、桥台,是支承上部结构的建筑物。它的作用是支承上部结构,并将结构重力和车辆荷载传给地基;桥台还与路堤衔接,抵御路堤的土压力。
(三)附属结构
包括桥头路堤锥形护坡、护岸等。它的作用是防止路堤填土向河中坍塌,并抵御水流的冲刷。
二、桥梁主要尺寸
计算跨径L——梁桥为桥跨结构两支承点间的距离;拱桥为两拱脚截面重心点间的水平距离。
净跨Lo——为计算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台)间的净距离。通常把梁桥支承处内边缘间的净距离、拱桥两拱脚截面最低点间的水平距离也称为净跨径。
标准跨径L。——梁桥为桥墩中线间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的距离;拱桥为净跨径。根据1988年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IJ01-88)的规定,桥涵标准跨径为0.75、
1.0、1.25、1.5、2.0、2.5、3.0、4.0、5.0、6.0、8.0、10、13、16、20、25、30、35、40、45、50、60m。
桥梁全长L,——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多孔跨径总长L山——梁桥为多孔标准跨径总和;拱桥为两桥台内拱脚截面最低点
(起拱线)间的距离;其它型式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桥梁高度H——行车道顶面至低水位间的距离,或行车道顶面至桥下路线的路面间距离。
桥梁建筑高度h——行车道顶面至上部结构最低边缘间的距离。
桥下净空Ho——上部结构最低边缘至计算水位(计算水位=设计水位+壅水+浪高)或通航水位间的距离。对于跨越其它路线的桥梁,是指上部结构最低边缘至所跨越路线的路面间的距离。
拱桥矢高和矢跨比——从拱顶截面下缘至过起拱线的水平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净矢高(f6);从拱顶截面重心至过拱脚截面重心的水平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计算矢高(f)。
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f/L),称为拱圈的矢跨比(或称拱矢度)。
三、桥梁分类
(一)按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
1.梁桥主要承重构件是梁(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承受弯矩,墩台承受竖向压力(图1-1-3)。
2.拱桥主要承重构件是拱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拱圈主要承受压力,但也承受弯矩。墩台除承受竖向压力和弯矩外,还承受水平推力(图1-1-4)。
图1-1-3梁桥简图
图1-1-4拱桥简图
3.刚架桥上部结构和墩台(支柱)彼此连成一个整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脚产生竖向反力、水平反力和弯矩。这种桥的受力情况介于梁和拱之间(图1-1-5)。
4.吊桥以缆索作为承重构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缆索只承受拉力。墩台除承受竖向反力外,还承受水平推力(图1-1-6)。
图1-1-5刚架桥简图
图1-1-6吊桥简图
5.组合体系桥它是由几个不同受力体系的结构所组成,互相联系,共同受力。图1-1-7为梁拱组合的系杆拱桥;图1-1-8为拉索和梁组合的斜拉桥。
图1-1-7系杆拱桥简图
图1-1-8斜拉桥简图
(二)按上部结构所用材料可分为
木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和钢桥。
(三)按桥梁的长度和跨径大小可分为
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和涵洞。划分的标准见表1-1-1。
注:圆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四)按行车道的位置可分为上承式桥(图1-1-4)、中承式桥(图1-1-9)和下承式桥(图1-1-7)。
此外,还可以按使用年限分为永久性桥和临时性桥;按使用条件分为高水位桥、低水位桥、开启桥、浮桥、漫水桥等。
图1-1-9中承式桥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