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受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保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确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特别是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险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和对环境的危害。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并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应急工作涉及技术事故、自然灾害(引发)、城市生命线、重大工程、公共活动场
所、公共交通、公共i生和人为突发时间等多个公共安全领域,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以及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大部分事故都是突然暴发,暴发前基本没有明显征兆,而且一旦发生,发展蔓延迅速,甚至失控。因此,要求应急行动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事故的第一现场做出有效反应,在事故产生重大灾难后果之前,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救助、疏散和控制事态等措施。
为保证迅速对事故做出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强调地方的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全天候的昼夜值班制度,确保报警、指挥通信系统始终保持完好状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的装备、技术器材、有关物质随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制定科学有效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措施。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事故、灾害或事件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多变性;众多来自不同部门参与应急救援活动的单位,在信息沟通、行动协调与指挥、授权与职责、通讯等方面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应急响应过程中公众的反应、恐慌心理、公众过激等突发行为复杂性等。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重大事故的处置措施往往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易燃、有毒危险物质、复杂危险工艺,以及矿山井下事故处置等,对每一行动方案、监测以及应急人员防护等,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支持下进行决策。
3.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后果一般比较严重,能造成广泛的公众影响,应急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改变事故、灾害与事件的性质,使平稳、有序、和平状态向动态、混乱和冲突方面发展,引起事故、灾害与事件波及范围扩展,卷入人群数量増加和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后果加大,猝变、激化与放大造成的失控状态,不但迫使应急响应升级,甚至可导致社会性危机出现,使公众立刻陷入巨大的动荡与恐慌之中。
从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来看,为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上一篇:全球经济停滞警报:回顾2015年将有上千艘货轮被“肢解”
下一篇:东莞酒店定制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