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水利水电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①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②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③做好监理交底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监理方除了认真做好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核、进场材料报验、各道工序、各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在设计和相关规范标准以内外,还要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难点对施工方进行交底。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对水利水电施工方,一般分为施工单位进场后、主体工程开工前及竣工验收前这三次。每次交底工作各有侧重点,第一次主要围绕各项有关建设制度和程序的落实、适用规范标准和表式、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事项;第二次交底重点在落实关键质量控制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工序报验、施工方的“三检”和监理方的抽验抽检复核复验等事项上;第三次则主要进行有关调试试验、后期整改和资料的归档编制等方面,使之符合规范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保证工程能够圆满竣工、验收移交。同时建议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总之,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产品,在其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众多。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监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高度重视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进行控制,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影响因素尽可能的消除。按照设计文件、国家施工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综合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严禁不合格的分项出现,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上一篇:中央空调新风“秘”事
下一篇:什么是油浸纸绝缘电缆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