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具体应用分析

  在拆除装配式建筑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为三个环节,即前期准备环节,中期实施环节与后期处置环节,下面将对每个环节予以详尽叙述。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具体应用分析  第1张

  1.前期准备环节

  (1)分析装配式构件的耐久性

  首先,建立起准确,可靠的装配式构件耐久性评估模型,之后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采集与构件有关的信息,例如,构件的规格尺寸,安装位置以及维修情况等。随后,在BIM模型中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录人,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在耐久性评估模型中得到装配式建筑中各个构件的耐久评估报告,以此来判断构件能否再次利用,并制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有助于为装配式建筑拆除得以顺利进行奠定必要的基础。

  (2)拆除方案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方案制定人员完整,准确的了解装配式建筑中各个构件的基本信息,并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所制定拆除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中,在BIM模型的帮助下,方案制定人员可对工.程特点,隐蔽工程资料以及结构设计等予以直观化的了解,并对拆除过程予以模拟,对于相对复杂结构的拆除,可对此实施不同拆除方案的推演,直至推演出最为合理的拆除方案。

  同时,在BIM技术的帮助下,人工拆除,机械拆除或者爆破拆除均可以在BIM模型中进行仿真模拟,从中选择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除了可以提高拆除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外,各类资源配置也可得到优化,有助于拆除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成本控制

  对于BIM技术而言,其计算功能也是十分强大的,遵从制定出的拆除方案,BIM技术可以对拆除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并评估出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准确计算建筑拆除后的残值,有助于对拆除成本

  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开始拆除工作前,BIM 技术可模拟拆除整个过程,评估拆除成本,识别拆除环节存在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尽可能的将成本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也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建筑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安全管理

  一般来说,装配式建筑在拆除环节的作业难度要大于施工环节,并且现场从事拆除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较高的作业危险系数。利用BIM技术来对拆除方案进行模拟,有助于更有效的发现拆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帮助现场管理者更有效的制定出危险应急预案,防止危险事故在拆除环节中出现。

  (5)环境影响评估

  众所周知,在拆除装配式建筑过程中,难免会对拆除作业区附近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通过利用BIM技术中的仿真模拟功能,可以快速准确的生成拆除作业区域的外部环境模型,随后对拆除过程进行模拟,对所产生的粉尘情况进行分析。随后,相关人员可根据分析结果来对拆除方案进行优化,同时制定出更为有效的粉尘防范措施,进一步控制粉尘的浓度,最大限度的减少拆除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中期实施环节

  BIM云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更加快速的将拆除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共享,以此来实现精细化管理整个拆除流程的目的。此外,在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施工场地规划软件中导人制定好的项目施工计划,并将其与BIM云管理系统加以匹配,同时将.时间信息加到原有的空间信息基础中,将整个施工进度以4D模型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另外,利用RFID阅读器,现场工作人员可对构件“身份”信息进行读取,并将读取的信息传送回4D模型中,管理人员可通过4D模型及时掌握整个拆除的进度情况,了解更为准确的进度状态,对所有拆除节点过程也可详尽掌握,有助于提高整个拆除过程的动态化管理水平,拆除进度也可更为有效的予以保证,对提高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3.后期处置环节

  在传统拆除作业现场,由于存在各类内外部作用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普遍不高。然而,随着BIM技术的在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应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比如,通过装配式建筑的三维模型,可对其中的垃圾种类进行确定,并计算出有关构件的数量,以此来准确的计算出垃圾的排放量,从而可更为合理的对清运车辆的数量与类型进行安排。

  同时,由于排放量可以得到较为精准的估算,所以垃圾排放场地也可得到提前规划,有助于对垃圾分类堆放的位置以及处置流程进行更为科学的规划。此外,RFID与BIM技术的融合运用,可以实现对废弃且存在毒害的构件进行实施追踪与监控,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

  现阶段,我国BIM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阶段,对于拆除阶段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摸索过程中。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BIM技术的应用与操作流程也更显复杂,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所以在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科学的工作流程前,BIM技术的应用成本也相对较高。

  此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BIM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也略有不足,并且相关标准也为得到妥善的建立,装配式建筑在规模与数量方面也很少,所以使得相关模型也较为缺乏,相关问题解决机制也不完善,还需对此予以努力健全并完善。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