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体清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缸体的生产过程中,发动机缸体加工完成且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以去除其各个组件上的细屑和灰尘等杂质,同常会采用相应的清洗机进行清洗作业。
常见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大多没有自清洁功能,在对发动机缸体进行清洗后,发动机缸体上的杂质以及灰尘等会附着到清洗机的内壁上,导致对后续发动机缸体的清洗效果降低,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解决了常见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在对发动机缸体清洗后,无法处理附着在自身内壁上的杂质或灰尘,导致对后续发动机缸体的清洗效果降低,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本体、清洗室、过滤室、传动室,所述清洗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洗室、过滤室、传动室,且所述清洗室内部设置有刷杆,所述清洗室的顶部内壁设置有洒水层,且所述清洗室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结构相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引流管,四个所述引流管的底部均贯通清洗室的底部并延伸至过滤室的内部,且所述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水箱和过滤网,所述传动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所述传动室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清洗机本体的四周侧壁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结构相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驱动杆。
优选的,所述清洗室位于过滤室的上方,且所述过滤室位于传动室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刷杆整体呈“回”字型设置,且所述第二驱动杆靠近清洗室部分的杆体设置有丝杆结构,所述刷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驱动杆呈对应分布且螺纹连接的杆体。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水箱的内部且与水箱的顶部开口匹配。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支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且所述电机设置在传动室的底部内壁的中心位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且所述传动室的底部内壁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多组结构相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杆,同组的两个所述支杆的端部转动套设有呈横向设置的第一驱动杆,且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杆靠近传动室部分的杆体上固体套设有第二从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呈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驱动杆靠近第一驱动齿轮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匹配,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刷杆、洒水层和传动机构的设置,刷杆整体呈“回”字型设置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洒水层从清洗室顶部向四周内侧壁洒水,实现同时对清洗室的四周内侧壁进行清洗,达到了提高清洗效率的效果。
2、通过引流管和过滤室的设置,引流管将清洗的液体与杂质等导引入过滤室,过滤网结构对其进行过滤,滤入水箱底部的液体再经泵水管导流至清洗室顶部的洒水层,实现清洗液的循环利用,起到了降低清洗成本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发动机杆体清洗机的自清洁功能,且能够对清洗液进行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清洗成本,解决了常见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在对发动机缸体清洗后,无法处理附着在自身内壁上的杂质或灰尘,导致对后续发动机缸体的清洗效果降低,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的安装结构图。
图中标号:1、清洗机本体;2、清洗室;3、过滤室;4、传动室;5、刷杆;6、洒水层;7、引流管;8、水箱;9、过滤网;10、电机;11、传动机构;12、第一驱动齿轮;13、第一从动齿轮;14、第二驱动齿轮;15、第二从动齿轮;16、支杆;17、第一驱动杆;18、第二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发动机缸体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本体1、清洗室2、过滤室3、传动室4,清洗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清洗室2、过滤室3、传动室4,清洗室2位于过滤室3的上方,且过滤室3位于传动室4的上方,且清洗室2内部设置有刷杆5,刷杆5整体呈“回”字型设置,清洗室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洒水层6,且清洗室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结构相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引流管7,四个引流管7的底部均贯通清洗室2的底部并延伸至过滤室3的内部,且过滤室3的内部设置有水箱8和过滤网9,过滤网9设置在水箱8的内部且与水箱8的顶部开口匹配,传动室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0,且传动室4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11,清洗机本体1的四周侧壁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结构相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驱动杆18,且第二驱动杆18靠近清洗室2部分的杆体设置有丝杆结构,刷杆5上设置有与第二驱动杆18呈对应分布且螺纹连接的杆体。
参照图1和图4,传动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齿轮12、第一从动齿轮13、第二驱动齿轮14、第二从动齿轮15、支杆16、第一驱动杆17和第二驱动杆18,且电机10设置在传动室4的底部内壁的中心位置,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12,且传动室4的底部内壁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多组结构相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杆16,同组的两个支杆16的端部转动套设有呈横向设置的第一驱动杆17,且第一驱动杆17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13和第二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杆18靠近传动室4部分的杆体上固体套设有第二从动齿轮15,第一驱动杆17和第二驱动杆18呈对应设置,且第一从动齿轮13设置在第二驱动杆18靠近第一驱动齿轮12的一端,第一驱动齿轮12与第一从动齿轮13匹配,且第二驱动齿轮14与第二从动齿轮15匹配。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进行自清洗时,水箱8的侧壁上连通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泵水管,泵水管的顶部连通清洗室2顶部的洒水层6,水泵将水箱8中的水泵流至洒水层6,水流经洒水层6的细孔洒向清洗室2的四周内壁,启动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会带动传动机构11即电机10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第一驱动齿轮12转动,第一驱动齿轮12转动会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3,第一从动齿轮13转动会带动第一驱动杆17,第一驱动杆17转动会带动第二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齿轮14转动会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5,第二从动齿轮15转动会带动第二驱动杆18,多个第二驱动杆18同步转动带动刷杆5在丝杆结构部分做往复运动,实现对清洗室2内壁的清洗。
同时,引流管7会将清洗的液体与杂质等导引入过滤室3,过滤网9的结构会对其进行过滤,承接杂质,滤入水箱8底部的液体再经泵水管导流至清洗室2顶部的洒水层6,实现清洗液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清洗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