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单纯以活性污泥为微生物载体,虽能解决很多水污染问题,但是随着环保需求的提高,该系统亦凸显出部分问题:

1、单位体积的活性污泥承载微生物数量有限(活性污泥生物膜承载量约2-5g/l),降解污染物效率一般,导致生化池普遍较大,市政污水处理厂上万立方的生化池已是司空见惯,占用宝贵土地面积。

2、由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环境氧含量的不同要求,现有工艺只能设置缺氧池,通过污水在好氧池硝化反应后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进行反硝化的手段进行脱氮处理,相对浪费电力资源,还需要较大池容来满足回流的硝化液体积。

3、脱氮主力菌群硝化细菌世代生长周期长,需要较长的污泥泥龄,需要少排泥培养硝化细菌;聚磷菌群世代生长周期短,且最终以向污泥中释磷的方式去除水中磷,因此需要短泥龄,需要经常排出富磷污泥。二者在传统系统中有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和曝气装置,还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且连通,所述好氧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与厌氧池的底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设有推流器,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好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内均设有pva载体且pva载体位于两池的两挡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的上部的挡板上皆设有载体注加口。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中投入器池容的20%数量的厌氧接种污泥,开启厌氧池底部的推流器,同时向厌氧池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厌氧菌剂,厌氧菌剂包括酵母菌、水解细菌、产甲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

s2.培养第一天,向好氧池中投加其池容的15%数量的好氧接种污泥,开启曝气装置,保持溶解氧约4mg/l左右,同时向好氧池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好氧菌剂,好氧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属、聚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

s3.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和好氧池中注加污水,水位约到达池容2/3时停止注水,保持推流器和曝气装置常开,培养好氧菌剂和厌氧菌剂4天;

s4.培养第五天,通过好氧池和厌氧池上部挡板的载体注加口向厌氧池和好氧池内投加pva载体,投加量为池容的10%,并同时投加第二批微生物菌剂,菌剂类型与第一次类似,但好氧池中加入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菌剂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150克,继续培养5天;

s5.培养第十天,pva载体上和好氧池、厌氧池中的污泥中微生物逐渐成熟,数量达到峰值,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pva载体上逐渐出现黄色生物膜,继续培养2天;

s6.培养第十二天,开始继续向系统内注水,直至达到二次沉淀池的排水口位置停止。好氧池和厌氧池闷曝三天。

s7.培养第十五天,开始每日继续向厌氧池内进水,首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日增加10%进水量直至达到设计进水量,在此期间二次沉淀池沉积的污泥全部通过增压设备回流至厌氧池中。

s8.培养第二十六天,开始排泥,排至厌氧池sv30至20%,好氧池sv30至15%

s9.此后本系统以正常水量运行,污泥泥龄按照除磷需求确定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pva载体,可实现在池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总的微生物承载能力,pva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与原活性污泥系统共同作用,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在同一池内实现,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混合生长,可很好地发挥二者优势,提高系统稳定性;

2、通过本方法和系统,使得稳定生长的微生物密度大大提升,系统生化降解污染物的速度提升,整体处理效率的提升使得较小的池容即可处理较大水量的污水;

3、通过本方法和系统,无需硝化液回流,无需设置缺氧池,大大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1.厌氧池,2.推流器,3.挡板,4.好氧池,5.曝气装置,6.pva载体,7.二次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2和曝气装置5,还包括厌氧池1、好氧池4和二次沉淀池7,所述厌氧池1与好氧池4连接且连通,所述好氧池4与二次沉淀池7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7的底部与厌氧池1的底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厌氧池1的底部设有推流器2,所述好氧池4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5,所述厌氧池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3,所述好氧池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3,所述厌氧池1与好氧池4内均设有pva载体6且pva载体6位于两池的两挡板3之间。

推流器和曝气装置皆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厌氧池1与好氧池4处的挡板可使用工程塑料快装滤板,两池的下部挡板上加装有长柄滤头,两池上部的挡板设有排水滤帽。

进一步,所述好氧池4和厌氧池1的上部的挡板3上皆设有载体注加口。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1中投入器池容的20%数量的厌氧接种污泥,开启厌氧池1底部的推流器2,同时向厌氧池1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厌氧菌剂,厌氧菌剂包括酵母菌、水解细菌、产甲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

s2.培养第一天,向好氧池4中投加其池容的15%数量的好氧接种污泥,开启曝气装置5,保持溶解氧约4mg/l左右,同时向好氧池4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好氧菌剂,好氧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属、聚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

s3.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1和好氧池4中注加污水,水位约到达池容2/3时停止注水,保持推流器2和曝气装置5常开,培养好氧菌剂和厌氧菌剂4天;

s4.培养第五天,通过好氧池4和厌氧池上部挡板3的载体注加口向厌氧池1和好氧池4内投加pva载体6,投加量为池容的10%,并同时投加第二批微生物菌剂,菌剂类型与第一次类似,但好氧池4中加入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菌剂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150克,继续培养5天;

s5.培养第十天,pva载体6上和好氧池4、厌氧池1中的污泥中微生物逐渐成熟,数量达到峰值,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pva载体6上逐渐出现黄色生物膜,继续培养2天;

s6.培养第十二天,开始继续向系统内注水,直至达到二次沉淀池7的排水口位置停止。好氧池4和厌氧池1闷曝三天。

s7.培养第十五天,开始每日继续向厌氧池1内进水,首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日增加10%进水量直至达到设计进水量,在此期间二次沉淀池7沉积的污泥全部通过增压设备回流至厌氧池1中。

s8.培养第二十六天,开始排泥,排至厌氧池1sv30至20%,好氧池4sv30至15%

s9.此后本系统以正常水量运行,污泥泥龄按照除磷需求确定即可。

本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凭借高密度的微生物和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混合生长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效率,处理同样水量的污水,池容可缩小50%左右,且无需单独设立缺氧池辅助脱氮,其系统本身还同时具有降解有机物、生物脱氮、生物除磷作用。符合降解bod、脱氮、除磷的现有原理。

降解有机物:污水与厌氧池1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和pva载体6上的厌氧生物膜接触,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将迅速被水解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在此直接被降解为无机物,污水进入好氧池4,好氧池4内活性污泥微生物和pva载体6上的好氧生物膜中微生物共同作用,进一步降解和消耗水中有机物。

生物脱氮: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厌氧池1被氨化为氨氮,在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好氧池4中,硝化和反硝化同步实现,活性污泥和pva载体6上的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紧接着,pva载体6内部缺氧区的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系统内逸出完成脱氮。

生物除磷:生物除磷的实现与现有系统类似,含磷废水在好氧池4由聚磷菌群过量吸磷,好氧池4水中总磷明显降低,聚磷微生物过量吸磷后与活性污泥一道在二沉池沉淀,通过污泥回流回流至厌氧池1,在厌氧条件下,聚磷微生物将发生厌氧释磷反应,将过量摄取的磷释放至污泥中,系统排出富磷污泥实现磷的去除。

相比原系统只有活性污泥的形式,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向原系统内增加新型pva(聚乙烯醇)特殊发泡生物固化载体,可实现在池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总的微生物承载能力,pva载体6拥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亲水性,在以池容的10%为标准的投加量下,可承载的微生物量约为50g/l而一般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承载量仅为2-5g/l,通过少量投加,即可大大增加系统可承载的微生物总量。pva载体6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与原活性污泥系统共同作用,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在同一池内实现,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混合生长,可很好地发挥二者优势,提高系统稳定性;

相比传统的方法和系统对比,传统的系统微生物来源只能依靠接种污泥中微生物的被动方式,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通过主动向原系统内投加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可短时间内提高池内微生物数量,使得活性污泥和pva两个载体都能有足够的微生物量去承载。从而实现不改变池容的情况下,系统内稳定生长的微生物密度大大提升,系统生化降解污染物的速度提升,整体处理效率的提升使得较小的池容即可处理较大水量的污水;

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通过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的方式脱总氮,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由于pva载体6独特的发泡特征,其表面有许多小孔,在好氧池4内,其载体表面接触溶解氧较多,为好氧环境,内部中心部位接触溶解氧较少,为缺氧状态,因此可实现在同一生化池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无需硝化液回流,无需设置缺氧池,大大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脱氮与除磷所需污泥泥龄矛盾的问题,活性污泥系统与pva载体6上的生物膜系统在同一反应器内运行,可实现双污泥泥龄,解决现有系统脱氮和除磷泥龄矛盾,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具体原理为:脱氮主力菌群硝化细菌世代生长周期长,需要较长的污泥泥龄,需要少排泥培养硝化细菌;聚磷菌群世代生长周期短,且最终以向污泥中释磷的方式去除水中磷,因此需要短泥龄,需要经常排出富磷污泥。二者在传统系统中有矛盾。在混合生长型系统中,pva载体6由防逃逸挡板3限制在系统中,活性污泥正常流转。只需按照除磷需要及时排泥,保持短泥龄提高除磷效果即可,脱氮主力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pva载体6上依然大量存在,且在此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在脱氮和除磷两个任务上,混合生长型系统实现了分工明确,互不干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泊祎回收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发布者:泊祎回收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shou5.net/zaisheng/175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泊祎回收网泊祎回收网
上一篇 2021年11月8日 上午6:47
下一篇 2021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

电话

联系我们

1388-0022-9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395700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18:30,节假日无休

微信
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