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申请涉及雨水和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相互独立,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自然水体,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先排入污水厂,经污水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自然水体中。

然而,雨水径流时,未加处理的雨水会分别排入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将未加处理的雨水排放至自然水体,进而容易污染自然水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径流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污染自然水体,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其包括收集组件和处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截水池和合流管,所述合流管连通于截水池,所述截水池内设有用于承接合流管的滤箱,所述滤箱底部开设有滤孔;

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反应池、曝气机、阻沫滤板以及排水管,所述反应池连通于截水池,所述曝气机的注气软管伸入至反应池内,所述阻沫滤板嵌设于反应池内,所述排水管连通于反应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和污水通过合流管注入截水池,雨水和污水中较大的杂质被阻隔在滤箱内,较小的杂质随着水流流入反应池内。向反应池内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且在曝气机的作用下,使得反应池内的雨水和污水发生反应进而形成悬浮絮团。在阻沫滤板的作用下,悬浮絮团被阻隔在阻沫滤板顶部,而净化后的雨水和污水随着排水管排入自然水体,从而使得本方案具有改善径流雨水污染自然水体。

可选的,还包括加药组件,所述加药组件包括加药箱和加药管,所述加药箱通过加药管连通于反应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药箱暂存混凝剂和絮凝剂,通过加药管向反应池内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后,使得反应池内的雨水和污水快速发生净化反应。

可选的,所述加药组件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压力传感器以及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闭的控制器,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加药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反应池内的雨水和污水储存到合适量时,压力传感器将此时的压力值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加药管向反应池内输送混凝剂和絮凝剂,最后实现反应池内雨水和污水净化处理。

可选的,所述注气软管远离曝气机的一端连通设有滤球,所述滤球抵接于阻沫滤板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滤球的自重作用下,注气软管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剧烈运动,进而不容易影响注气软管向反应池内的雨水和污水注气。

可选的,所述截水池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截水池的一端连通于反应池,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通过控制器控制的第二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反应池内的雨水和污水净化被排走后,压力传感器将此时反应池内的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通管开启,进而截水池向反应池内重新注入雨水和污水。

可选的,所述合流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流管上的控制阀用于控制合流管注入截水池内的雨水和污水,排水管上的控制阀用于控制截水池向反应池内输送的雨水和污水。

可选的,所述滤箱内设有透水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水滤层作用下,滤箱承接的雨水和污水中的杂质被截留在透水滤层顶部,通过取出滤箱可以将滤箱内的杂质清理掉。

可选的,所述滤箱外壁上设有导向块,所述截水池内壁对应导向块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抵接于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一方面具有限位作用,导向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截水池内的水对滤箱的侧向压力,进而减弱滤箱离开截水池的阻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污水中较大杂质截留在滤箱内,反应池内较小杂质、水、混凝剂以及絮凝剂在曝气机的作用下加速反应且产生悬浮絮团,悬浮絮团阻隔在阻沫滤板顶部,最后净化的雨水和无水通过排水管排入自然水体;

2.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加药箱向反应池内输送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而可以控制反应池内净化雨水和污水的效率;

3.控制器可以控制截水池向反应池内输送的雨水和污水,进而方便净化截水池内的雨水和污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收集组件;11、截水池;111、导向槽;12、合流管;13、滤箱;131、滤孔;132、导向块;14、连通管;15、控制阀;16、透水滤层;2、处理组件;21、反应池;22、曝气机;221、注气软管;222、滤球;23、阻沫滤板;24、排水管;3、加药组件;31、加药箱;32、加药管;33、第一电磁阀;34、第二电磁阀;35、压力传感器;36、控制器;4、支撑组件;41、第一架体;42、第二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参照图1,其包括收集组件1、处理组件2、加药组件3以及支撑组件4,收集组件1和加药组件3分别安装在支撑组件4上。收集组件1先对雨水和污水进行物理过滤,将雨水和污水中较大的杂质截留在收集组件1内;然后将收集组件1物理过滤后的雨水和污水导入处理组件2。在加药组件3的作用下,处理组件2内的雨水和污水同时进行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进而形成净化水和悬浮絮团,最后将净化水排入自然水体。

参照图1、图2,收集组件1包括截水池11、合流管12、滤箱13、连通管14以及控制阀15,截水池11呈方形且顶部开口。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架体41和第二架体42,截水池11安置于第一架体41顶部。合流管12固定连通于截水池11一侧上部,连通管14固定连通于截水池11另一侧下部,且控制阀15连通安装在合流管12上。

滤箱13呈方形,滤箱13顶部开口状。滤箱13底部分布有若干滤孔131,每一滤孔131均沿竖向方向贯穿滤箱13底部开设。滤箱13相背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32,截水池11内壁对应导向块132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11。每一导向槽111均自截水池11上端面向下端面非贯穿开设,且导向槽111抵接于导向槽111内壁。滤箱13周壁贴合截水池11内周壁,滤箱13外底壁抵接于截水池11内底壁。

滤箱13内抵接有透水滤层16,滤层内部形成有排水孔隙,透水滤层16可以为滤布。透水滤层16周壁固定安装在滤箱13内周壁,透水滤层16底部抵接于滤箱13内底壁。取出滤箱13,可以将透水滤层16上积累的杂质清理。

处理组件2包括反应池21、曝气机22、阻沫滤板23以及排水管24,反应池21呈方形,反应池21顶部开口。

反应池21相对截水池11上下间隔布置,连通管14远离截水池11的一端固定连通于反应池21的上部,排水管24固定连通于反应池21远离连通管14的一侧下部,控制阀15安装连通于排水管24。

第二架体42安装在反应池21外部,曝气机22固定安装在第二架体42上。曝气机22上安装连通有注气软管221,注气软管221远离曝气机2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滤球222,且滤球222连通于注气软管221。滤球222上分布有若干微孔,每一微孔均贯通滤球222球壁。

阻沫滤板23呈方形,阻沫滤板23上也均匀分布有若干微孔。每一微孔均自阻沫滤板23上端面向下端面竖向贯通开设,且阻沫滤板23周壁抵接于反应池21内壁。

加药组件3包括加药箱31、加药管32、第一电磁阀33、第二电磁阀34、压力传感器35以及控制器36,加药箱31置于第二架体42上,且加药箱31位于反应池21的上方。加药管32一端连通于加药箱31,加药管32另一端穿设于第二架体42且加药管32位于反应池21上方。第一电池阀安装连通在加药管32上,用于控制第一电磁翻的控制器36和压力传感器35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架体42上。且第二压力传感器35的探针伸入至反应池21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如下:

利用控制阀15将合流管12内的雨水和污水注入滤箱13内,经过物理过滤后蓄积在截水池11内。此时利用控制器36打开第二电磁阀34,蓄积在截水池11内一次过滤后的雨水和污水通过连通管14输送入反应池21。

随着反应池21内的雨水和污水储存到合适量时,通过压力传感器35将反应池21内雨水和污水的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器36。

控制器36控制第一电磁阀33打开加药管32,加药箱31内的混凝剂和絮凝剂通过加药管32缓缓掉落入反应池21内的雨水和污水中。

在混凝剂和絮凝剂的作用下,雨水和污水发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且形成悬浮絮团和净化水。打开排水管24上的控制阀15,净化水通过排水管24排入自然水体,悬浮絮团停留在阻沫滤板23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