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

背景技术:

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具有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构筑物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泥不易发生膨胀、设计运行经验成熟,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氧化沟池型,具有推流式流态的特征,使得溶解氧浓度在沿池长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将a2/o工艺与氧化沟工艺相结合的氧化沟型a2/o工艺有效发挥了a2/o工艺脱氮除磷与氧化沟工艺高效去除有机物的优点,具有建设投资少、处理成本低、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氧化沟型a2/o工艺利用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封闭沟渠内循环流动,形成好氧、缺氧区,将好氧、缺氧过程集中在一个池中完成,各部分用隔墙分开自成系统,采用无动力内回流系统形成好氧、缺氧的循环。在好氧区与缺氧区结合处存在多股水流的循环流动,即有好氧区末端至好氧区起始端形成的循环水流,也有缺氧区末端至缺氧区起始端形成的循环水流,同时还有好氧区至缺氧区形成的两区循环水流。在多方向水流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使得内回流系统难以控制,内回流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造成tn去除率较低,影响出水水质。

鉴于此,研究一种适用于氧化沟型a2/o工艺的内回流系统,以有效控制内回流量,提高tn去除率,保证出水达标,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包括氧化沟,所述氧化沟内设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相互连通;所述缺氧区内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缺氧流道一、缺氧流道二、缺氧流道三、缺氧流道四,缺氧流道四的末端与缺氧流道一的始端连通;所述好氧区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好氧流道一、好氧流道二、好氧流道三、好氧流道四;缺氧流道一的始端、缺氧流道四的末端、好氧流道一的始端、好氧流道四的末端形成汇集区,所述汇集区处设有导流结构、集水井;所述导流结构使得缺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缺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且进入缺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大于进入好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所述导流结构使得好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集水井;氧化沟外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末端设有分别进入预缺氧区、厌氧区的分支管,厌氧区设有延伸至缺氧流道一始端的连接管,好氧好氧流道四末端设有延伸至位于氧化沟外二沉池内的排放管,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延伸至预缺氧区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污泥泵。

基于上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位于汇集区内的蝴蝶墙,所述蝴蝶墙的左右两侧均为弧形面,前后两侧均为平面,前侧平面设有向缺氧流道一延伸的l型墙,后侧平面设有向好氧流道一延伸的直线型墙,所述l型墙上设有用于将集水井内部分污水排入缺氧流道一的穿墙泵。

基于上述,所述穿墙泵的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25kw,额定流量为360l/min。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能够对氧化沟内的水流进行灵活控制,可以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下对内回流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克服了传统氧化沟内污水无动力回流导致内回流流量无法控制的弊端,有效提高tn去除率,提高出水水质。

2、导流结构的设计,降低了缺氧区内部循环水流对于好氧区进入缺氧区水流的截留作用,降低了好氧区内部循环水流对于缺氧区进入好氧区水流的截留作用,有效保证了污水在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循环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氧化沟;2.二沉池;3.预缺氧区;4.厌氧区;5.缺氧区;6.好氧区;7.进水管;8.分支管;9.隔板;10.蝴蝶墙;11.连接管;13.排放管;15.回流管;16.污泥泵;17.集水井;18.穿墙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包括氧化沟1,所述氧化沟1内设有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以及好氧区6,所述预缺氧区3、厌氧区4相互连通;所述缺氧区5内被隔板9分为顺次连通的缺氧流道一、缺氧流道二、缺氧流道三、缺氧流道四,缺氧流道四的末端与缺氧流道一的始端连通;所述好氧区6被隔板9分为顺次连通的好氧流道一、好氧流道二、好氧流道三、好氧流道四;缺氧流道一的始端、缺氧流道四的末端、好氧流道一的始端、好氧流道四的末端形成汇集区,所述汇集区处设有导流结构、集水井17;所述导流结构使得缺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缺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且进入缺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大于进入好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所述导流结构使得好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集水井17;氧化沟1外设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末端设有分别进入预缺氧区3、厌氧区4的分支管8,厌氧区4设有延伸至缺氧流道一始端的连接管11,好氧好氧流道四末端设有延伸至位于氧化沟1外二沉池2内的排放管13,所述二沉池2底部设有延伸至预缺氧区3的回流管15,所述回流管15上设有污泥泵16。

上述导流结构包括位于汇集区内的蝴蝶墙10,所述蝴蝶墙10的左右两侧均为弧形面,前后两侧均为平面,前侧平面设有向缺氧流道一延伸的l型墙,后侧平面设有向好氧流道一延伸的直线型墙,所述l型墙上设有用于将集水井17内部分污水排入缺氧流道一的穿墙泵18。

所述穿墙泵18的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25kw,额定流量为360l/min。

本发明提供的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能够对氧化沟1内的水流进行灵活控制,可以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下对内回流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克服了传统氧化沟1内污水无动力回流导致内回流流量无法控制的弊端,有效提高tn去除率,提高出水水质。

导流结构的设计,降低了缺氧区5内部循环水流对于好氧区6进入缺氧区5水流的截留作用,降低了好氧区6内部循环水流对于缺氧区5进入好氧区6水流的截留作用,有效保证了污水在缺氧区5与好氧区6之间的循环流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沟(1),所述氧化沟(1)内设有预缺氧区(3)、厌氧区(4)、缺氧区(5)以及好氧区(6),所述预缺氧区(3)、厌氧区(4)相互连通;所述缺氧区(5)内被隔板(9)分为顺次连通的缺氧流道一、缺氧流道二、缺氧流道三、缺氧流道四,缺氧流道四的末端与缺氧流道一的始端连通;所述好氧区(6)被隔板(9)分为顺次连通的好氧流道一、好氧流道二、好氧流道三、好氧流道四;缺氧流道一的始端、缺氧流道四的末端、好氧流道一的始端、好氧流道四的末端形成汇集区,所述汇集区处设有导流结构、集水井(17);所述导流结构使得缺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缺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且进入缺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大于进入好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所述导流结构使得好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集水井(17);氧化沟(1)外设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末端设有分别进入预缺氧区(3)、厌氧区(4)的分支管(8),厌氧区(4)设有延伸至缺氧流道一始端的连接管(11),好氧流道四末端设有延伸至位于氧化沟(1)外二沉池(2)内的排放管(13),所述二沉池(2)底部设有延伸至预缺氧区(3)的回流管(15),所述回流管(15)上设有污泥泵(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位于汇集区内的蝴蝶墙(10),所述蝴蝶墙(10)的左右两侧均为弧形面,前后两侧均为平面,前侧平面设有向缺氧流道一延伸的l型墙,后侧平面设有向好氧流道一延伸的直线型墙,所述l型墙上设有用于将集水井(17)内部分污水排入缺氧流道一的穿墙泵(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泵(18)的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25kw,额定流量为360l/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包括氧化沟,氧化沟内设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相互连通;缺氧区内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缺氧流道一、缺氧流道二、缺氧流道三、缺氧流道四,缺氧流道四的末端与缺氧流道一的始端连通;好氧区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好氧流道一、好氧流道二、好氧流道三、好氧流道四;缺氧流道一的始端、缺氧流道四的末端、好氧流道一的始端、好氧流道四的末端形成汇集区,汇集区处设有导流结构、集水井。本发明能够对氧化沟内的水流进行灵活控制,形成良性的内循环,提高TN去除率进而提高出水水质。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