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一种洗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洗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申请涉及清洗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洗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中,有许多的玻璃瓶,常用于储存溶液,由于部分溶液会黏附于玻璃瓶上,为了避免后续使用中与其他溶液发生反应或者引入杂质,应该对玻璃瓶进行清洗,将残留溶液清洗掉。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20320817.5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玻璃瓶浓酸自动浸泡清洗设备,包括用于存储清洗液的储液瓶、用于浸泡待清洗玻璃瓶的浸泡装置、以及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用于将储液瓶内清洗液沿着泵管抽出并压入浸泡装置内的待清洗玻璃瓶,以及将已清洗完成的玻璃瓶内清洗液沿着泵管抽回到储液瓶内。

该方案的原理:启动动力泵将储液瓶中的清洗液抽出并压入浸泡装置内的待清洗玻璃瓶中,待玻璃瓶中均充满清洗液,动力泵暂停;浸泡一段时间后,启动动力泵将浸泡装置内的待清洗玻璃瓶中的清洗液重新抽回储液瓶中。

但是,上述方案浸泡玻璃瓶,每次清洗需要的浸泡时间久、清洗效率低。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浸泡时间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清洗瓶浸泡时间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洗瓶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洗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洗瓶装置,包括架体、箱体和储液罐,所述箱体置于架体上,所述箱体为两层,外层为保护层,内层为导热层,中间为空腔,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均与空腔连通,所述储液罐置于架体上,所述储液罐与箱体相连通,所述储液罐上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穿过储液罐上端与储液罐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清洗的玻璃瓶放置于箱体内,抽吸泵将储液罐中的清洗液压入箱体内,浸泡完成后,再通过抽吸泵将箱体内的清洗液吸入储液罐中,方便将清洗液注入和排出箱体,热水从进水管进入能够对箱体进行加热,再从出水管排出,通过提高清洗液温度,从而提高清洗液的浸泡速度,降低浸泡时间,提高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一端与箱体铰接,所述箱盖另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箱体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置于卡槽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顶丝,所述顶丝穿过箱体抵紧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液在加热中挥发到空气中容易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将待清洗玻璃瓶放入箱体内后,关闭箱盖,转动顶丝将箱体和箱盖固定,从而使得箱体内密封,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清洗液挥发到空气中。

可选的,所述箱盖上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的设置有利于保持箱体内气压稳定,第一过滤板能够中和清洗液,减少清洗液挥发到空气中。

可选的,所述箱盖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增强了箱体和盖体之间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箱盖上设置有温度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计的设置,方便实时了解箱体内温度。

可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与箱体相连通,所述吸风机的吸风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箱盖之前,使用吸风机能够将箱体内带有清洗液的空气吸出,通过第二过滤板能够中和清洗液,减少清洗液挥发到空气中。

可选的,所述箱体与储液罐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管上设置第一阀门,方便控制连通管的开合,有效防止箱体和储液罐之间的意外倒流。

可选的,所述储液罐上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管和出料管方便将清洗液加入和排出储液罐,第二阀门方便控制进料管和出料管的开合。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若干托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杆的设置方便放置待清洗的玻璃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热水对箱体内的清洗液进行加热,提高了清洗液温度,从而提高清洗液的浸泡速度,降低浸泡时间,提高效率;

2.抽吸泵能够将储液罐中的清洗液压入箱体内,以及将箱体内的清洗液吸入储液罐中,方便将清洗液注入和排出箱体;

3.在打开箱盖之前,使用吸风机能够将箱体内带有清洗液的空气吸出,通过第二过滤板能够中和清洗液,减少清洗液挥发到空气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洗瓶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箱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2、箱体;21、保护层;211、进水管;212、出水管;22、导热层;23、空腔;24、连通管;241、第一阀门;25、托杆;26、吸风机;261、第二过滤板;27、卡槽;28、顶丝;3、箱盖;31、卡块;32、密封垫;33、温度计;34、通风管;341、第一过滤板;4、储液罐;41、抽吸泵;42、进料管;43、出料管;44、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洗瓶装置,参照图1,包括架体1、箱体2、箱盖3和储液罐4,箱体2和储液罐4安装于架体1上,箱盖3安装于箱体2上,且本实施例中与清洗液接触的部分,所用材料均为耐酸碱材料。

参照图1,储液罐4为圆柱形且储液罐4侧壁与架体1焊接,储液罐4上设置有抽吸泵41,抽吸泵41焊接固定于架体1上,抽吸泵41穿过储液罐4上端与储液罐4相连通,抽吸泵41能够将空气吸出或注入储液罐4中,改变储液罐4中的压力;储液罐4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料管42、下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43,进料管42和出料管43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44,清洗液通过进料管42注入储液罐4中、出料管43流出储液罐4,第二阀门44控制进料管42和出料管43的开合。

参照图1和图2,箱体2设置为上端开口的矩形且为两层,外层为保护层21,内层为导热层22,中间为空腔23,保护层21侧壁与架体1焊接。箱体2与储液罐4之间设置有连通管24,箱体2与储液罐4通过连通管24相连通,连通管2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41,第一阀门241控制连通管24的开合。

基于上述结构,打开第一阀门241,抽吸泵41向储液罐4中充入空气,将储液罐4内的清洗液压入箱体2内,关闭第一阀门241和抽吸泵41,使得清洗液置于箱体2内;打开第一阀门241,抽吸泵41将储液罐4中空气抽出,箱体2内的清洗液则被抽出储液罐4中,关闭第一阀门241和抽吸泵41。

参照图2和图3,保护层21下端设置有进水管211、上端设置有出水管212,出水管212和进水管211均与空腔23连通,将热水从保护层21下端的进水管211注入,热水的热量通过导热层22对箱体2内的清洗液加热,再通过保护层21上端的出水管212排出,加热更加均匀;箱体2内设置有若干托杆25,本实施例托杆25选用,待清洗的玻璃瓶水平放倒置于托杆25上。

参照图2和图3,箱体2上设置有吸风机26,吸风机26与架体1焊接,吸风机26的吸风管穿过箱体2上端侧壁与箱体2相连通,吸风机26的吸风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61;箱盖3一侧与箱体2铰接,箱盖3另一侧下端一体设置有卡块31,箱体2边沿开设有卡槽27,卡块31置于卡槽27中与箱体2卡接,箱体2上设置有顶丝28,顶丝28穿过箱体2抵紧卡块31;箱盖3与箱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32;箱盖3上端设置有温度计33,温度计33方便观察箱体2内温度;箱盖3上端设置有通风管34,通风管34与箱体2内连通,通风管34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341;本实施例的第一过滤板341和第二过滤板261均选用能够中和清洗液的材料。

基于上述结构,将待清洗玻璃瓶放入箱体2内后,关闭箱盖3,转动顶丝28将箱体2和箱盖3固定,加热清洗液的过程中,挥发的清洗液通过通风管34中的第一过滤板341过滤,再进入空气中;打开箱盖3前,使用吸风机26将箱体2内含有清洗液的空气吸出,且通过第二过滤板261过滤,而外界的空气通过通风孔进入箱体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洗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第一步,通过第二阀门44打开进料管42,将清洗液通过进料管42注入储液罐4中,关闭进料管42,再将待清洗玻璃瓶水平放倒置于托杆25上,盖上箱盖3,转动顶丝28将箱盖3与箱体2固定;

第二步,打开第一阀门241和抽吸泵41,将清洗液由储液罐4压入箱体2内,关闭第一阀门241和抽吸泵41,再将热水从进水管211注入空腔23中,从出水管212流出,对清洗液进行加热;

第三步,浸泡完成后,打开第一阀门241和抽吸泵41,将清洗液由箱体2抽入储液罐4内,关闭第一阀门241和抽吸泵41,再打开吸风机26将箱体2内空气进行更换,使得挥发到箱体2内空气中的清洗液被过滤掉;

第四步,转动顶丝28,揭开箱盖3,将玻璃瓶取出,如果玻璃瓶中有残留的清洗液,将残留清洗液倒入箱体2内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