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一种工作车及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工作车及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发明属于除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车及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除锈方式主要地可以分为抛丸除锈、喷砂除锈、无酸洗拉丝除锈以及敲击除锈等。其中敲击式除锈装置在对工件进行除锈作业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因此敲击除锈装置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除锈作业中,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敲击除锈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便之处;对于不规则工件的角落或夹角进行除锈时敲击除锈装置存在着不易除锈或无法除锈的问题;具体来说,除锈装置中的敲击机构一般是相对垂直于工件的,而对于不规则工件的角落则需要能灵活调整敲击机构角度或位置才能实现对该区域的除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工作车及除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作车,包括车架、行走机构以及柔性轨道,所述柔性轨道包括有多个固定机构,多个所述固定机构之间依次相铰接,且每个所述固定机构可相对于待处理工件进行位置固定,所述车架与所述行走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柔性轨道相连接,且所述行走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架相对于所述柔性轨道进行移动。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气泵和轨条分段,所述气泵固定在所述吸盘上,且所述气泵与所述吸盘相连通,所述轨条分段与所述吸盘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固定机构中的轨条分段依次相铰接。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条分段与所述吸盘之间还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吸盘可相对于所述轨条分段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轨条分段上的滑槽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吸盘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架体、托轮、驱动轮和驱动装置,所述托轮和所述驱动轮对所述轨条分段形成夹持,且所述托轮和所述驱动轮皆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张紧机构,所述第一张紧机构与所述架体相连接,且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张紧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托轮与驱动轮对所述轨条分段的夹持力度。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滑座、第二滑块、第一弹簧和第一调节杆,所述滑座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架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弹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外,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架体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将所述第二滑块推向所述托轮处。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条分段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导轮与所述轨条分段相抵接。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马达、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轴相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带与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传动带的张紧度。

作为对所述工作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第二调节杆、第二弹簧和张紧座,所述张紧轮与所述第二调节调节螺杆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张紧座相连接,所述张紧轮与所述传动带相抵接,所述张紧座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杆外,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张紧轮与所述张紧座之间、将所述张紧轮压向所述传动带。

一种除锈装置,包括敲击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工作车,所述敲击模组连接在所述工作车的车架上,所述敲击模组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

作为对所述除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的一端或两端还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座、导向杆、缓冲弹簧和导向套,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缓冲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套设于所述导向杆外,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外,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导向套之间,所述敲击模组与所述缓冲座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除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座上相对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缓冲轮,所述缓冲轮与所述缓冲座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设置了多个依次铰接的固定机构并形成可变形的柔性轨道,具体来说,当待除锈的工件为异形件时,例如,沿着圆柱形工件的圆周方向进行除锈作业,此时由于固定机构之间彼此之间则可以相应的转动以适应工件的弧度并与工件进行固定,即,此时的轨道也呈与工件相匹配的弧度,进而使得沿轨道行走的车架的运动轨迹也与工件的弧度相匹配,即,使得位于车架上的敲击模组可以实现对异形工件的除锈作业,进而提高了除锈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中敲击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敲击模组的不完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敲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敲击机构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敲击机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除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柔性轨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柔性轨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工作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工作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除锈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6-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车,包括车架41、行走机构42以及柔性轨道43,其中,柔性轨道43包括有多个固定机构,多个固定机构之间依次通过销轴形成铰接,且每个固定机构可相对于待处理工件进行位置固定,即每个固定机构分别形成柔性轨道43的一部分,通过多个固定机构的依次相连并形成所述柔性轨道43;车架41与行走机构42固定连接,行走机构42与柔性轨道43相连接,且行走机构42用于驱动车架41相对于柔性轨道43进行移动,进一步的,车架41移动时则可以带动与车架41相连接的敲击模组5相对于性轨道43移动,从而对工件进行除锈作业。其中,固定机构包括吸盘44、气泵45和轨条分段46,气泵45固定在吸盘44上,且气泵45与吸盘44相连通,轨条分段46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吸盘44的两侧,每个固定机构中相邻的轨条分段46之间依次通过销轴形成铰接,且行走机构42与轨条分段46相连接,即行走机构42沿着轨条分段46行走。

具体来说,多个依次铰接的固定机构并形成可变形的柔性轨道43,进一步的,当待除锈的工件为异形件时,例如,沿着圆柱形工件的圆周方向进行除锈作业,其中固定机构中的吸盘44沿着工件的圆周方向吸附并固定在工件上时,而两个相邻的轨条分段46则是通过销轴形成铰接,同时轨条分段46与吸盘44相连接,因此,轨条分段46则会随着吸盘44相对于圆柱形工件的固定位置而形成弧形;进而可以使得行走机构42沿着轨条分段46行走,并带动位于车架41上的敲击模组5对工件表面进行除锈作业;又如工件的表面呈s形曲线状,此时,固定在工件上的柔性轨道43也随之便呈s形线状,进而使得除锈装置可以针对异形工件的表面起伏而灵活适应,进而提高了除锈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如图7-8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轨条分段46与吸盘44之间还设置有滑动组件,吸盘44可相对于轨条分段46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具体来说,滑动组件包括开设于轨条分段46上的滑槽47和第一滑块48,第一滑块48的一端与滑槽47滑动连接,第一滑块48的另一端与吸盘44固定连接。即吸盘44可相对于与之配合的轨条分段46进行位置调节,以便于吸盘44能更好的吸附在工件上,进一步提高除锈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例如工件上有一凸起的螺栓,使得吸盘44无法吸附固定在工件上,以此,相对于轨条分段46移动吸盘44后,就可以使得吸盘44错开凸起来的螺栓并能与工件进行固定。

如图9-10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行走机构42包括架体49、托轮50、驱动轮51和驱动装置,托轮50和驱动轮51对轨条分段46形成夹持,且托轮50和驱动轮51皆与架体49通过转轴形成转动连接,驱动装置与架体49通过螺栓固定,且驱动装置与驱动轮51传动连接。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马达52、主动带轮53、从动带轮(未图示)和传动带54,主动带轮53与驱动马达的驱动轴相连接,从动带轮与驱动轮51相连接,传动带54与主动带轮53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托轮50设有四个,分别两两位于吸盘44两侧处的轨条分段46的底部;驱动轮5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吸盘44两侧处的轨条分段46的顶部,且两个驱动轮51以及从动带轮皆通过传动轴连接;在垂直方向上托轮50分别位于驱动轮5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马达52为步进电机。在使用时,驱动马达52驱动驱动轮51进行转动,进行而使得架体49可以相对于轨条分段46进行移动,即使得行走机构42相对于柔性轨道43进行移动,其中托轮50与驱动轮51相互配合对轨条分段46形成夹持可以避免行走机构42从柔性轨道上脱落。

如图9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架体49上还设置有第一张紧机构,第一张紧机构与架体49相连接,且驱动轮51与第一张紧机构转动连接,第一张紧机构用于调节托轮50与驱动轮51对轨条分段46的夹持力度。具体来说,第一张紧机构包括滑座55、第二滑块56、第一弹簧57和第一调节杆58,滑座55与架体49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第二滑块56与滑座55滑动连接,第一调节杆58的端部与第二滑块56相连接,且第一调节杆58与架体49滑动连接,第一弹套设于第一调节杆58外,第一弹簧57位于第二滑块56与架体49之间,且第一弹簧57将第二滑块56推向托轮50处;其中,与驱动轮51相连接的传动轴与第二滑块56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58上设置有调节螺母,具体来说,当需要降低驱动轮51对轨条分段46的夹持力时,通过螺节母与第一调节杆58相互配合压缩第一弹簧57作于在第二滑块56的推力,而驱动轮51与第二滑块56转动连接,因此,也就降低了驱动轮51作于在轨条分段46上的夹持力。进一步来说,当驱动轮51相对于轨条分段46进行滚动而容易出现打滑现象时,则可以调高驱动累51和托轮50对于轨条分段46的夹持力。

如图9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轨条分段46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导轮59,导轮59与架体49转动连接,导轮59位于轨条分段46的两侧并与轨条分段46相抵接。设置的导轮59可以进一步对行走机构42进行位置约束,从而避免行走机构42的架体49柔性导轨43发生硬摩擦。

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张紧机构,第二张紧机构用于调节传动带54的张紧度。进一步来说,第二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第二调节杆、第二弹簧和张紧座,张紧轮与第二调节调节螺杆转动连接,且第二调节杆与张紧座相连接,张紧轮与传动带54相抵接,张紧座与架体49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调节杆外,且第二弹簧位于所张紧轮与张紧座之间、将张紧轮压向传动带54。

如图6、1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除锈装置,包括敲击模组5以及如上所述的工作车,敲击模组5连接在工作车的车架41上,敲击模组5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来说,在优选实施例中,车架41的一端或两端还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座60、导向杆61、缓冲弹簧62和导向套63,导向杆61的一端与缓冲座60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导向套63套设于导向杆61外,导向套63与导向杆61滑动连接,导向套63与车架41固定连接,缓冲弹簧62套设于导向杆61外,且缓冲弹簧62位于缓冲座60与导向套63之间,敲击模组5与缓冲座60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缓冲座60上相对于导向杆6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缓冲轮64,缓冲轮64与缓冲座60相连接。在敲击模组5相对于工件进行移动时,如工件表面有一些小的凸起部,且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敲击模组中的敲击机构的弹头的最大收缩行程时,此时如果行走机构42强行带动敲击模组5进行移动通过凸起部时则可能会损伤敲击模组5;而设置了缓冲机构后,在通过凸起部时,则可以使得敲击模组进一步向上移动,即缓冲座60与导向杆61相对于车架41向上移动并压缩缓冲弹簧62通过凸起部后,在缓冲弹簧62的弹性作用力下,推动缓冲座60复位,即,通这缓冲机构来弥补敲击模组5通过工件上高度相对较高的凸起面时行程不足的问题,从而避免或减少了敲击机构损伤的机率。

在本实例中,每个敲击模组配备有四个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分配设置在敲击模组5的四角处,当敲击模组5相对于工件进行移动并经过工件表面的局部高低不平的凸起部或凹陷部时,会使得缓冲轮64进行受力,作传导至缓冲机构上,进而通过缓冲机构中的缓冲座60相对于工件表面上下移动时而带动敲击模组5进行上下移动,即,使得敲击模组5自适应工作面的高低起伏。

如图1-5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敲击模组5包括基座1、往复机构2和敲击机构3,往复机构2与基座1相连接,敲击机构3至少设置有一个,且敲击机构3的一端与往复机构2相连接,敲击机构3的另一端为工作端(敲击端),工作端用于敲击待处理的工件,往复机构2驱动敲击机构3相对于基座1在横向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具体来说,如排成一排的多个敲击机构3在沿x轴向(如前后)移动除锈的同时,往复机构2则可以进一步驱动敲击机构3进行y轴向(如左右)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敲击机构3可以进一步去除工件上位于两个相邻的敲击机构3之间的原来不能清除的锈迹,从而提高了敲击模组5及除锈装置的除锈效果,也提高了敲击模组5或是除锈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即避免了除锈装置的二次除锈。

如图1-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往复机构2包括滑轨组件23、驱动装置21和安装支架22;其中,滑轨组件23包括滑座55231和轨条232,滑座55231与基座1通过螺栓固定,轨条232与安装支架22通过螺栓固定;滑座55231与轨条232滑动连接,进而使得安装支架22可以相对于基座1进行移动,即,安装支架22的移动可以带动敲击机构3进行同步移动;本实施例中的,滑轨组件23相对于基座1横向或水平设置。

如图1-2所示,进一步的,敲击机构3与安装支架22通过螺栓固定,驱动装置21与基座1相固定,且驱动装置21与安装支架22传动连接;驱动装置21包括马达211、连杆212和拨杆213,马达211与基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杆212的一端与马达211的驱动轴固定连接,连杆212的另一端与拨杆213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安装支架22的项部设有导向槽221,拨杆213的另一端位于导向槽221内,且拨杆213与导向槽221滑动连接。安装支架22呈倒u型,导向槽221开设于安装支架22的顶部,且在水平方向上导向槽221与轨条232相垂直;具体来说,当马达211带动连接212进行旋转时即可带动拨杆213做圆周摆动,即拨杆213与马达211的驱动轴不同轴;当马达211通过连杆212带动拨杆213进行转动时,拨杆213即可拨动安装支架22相对于基座1在行往复的运动。进一步的,拨杆213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滑轮214,滑轮214与拨杆213转动连接,滑轮214可以降低拨杆213与导向槽221滑动连接的磨损。

进一步的,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也可以为伸缩杆48,伸缩杆48的一端与基座1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支架22相铰接;伸缩杆48可以为电动伸缩杆48、液压伸缩杆48或是气动伸缩杆48,通过伸缩杆48的伸缩运动即可驱动安装支架22相对于基座1进行往复运动。

如图1-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基座1呈倒u形,安装支架22位于基座1的开口内,且安装支架22的两侧皆设置有滑轨组件23,安装支架22的两侧皆设置有滑轨组件23可以提高安装支架22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3-5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敲击机构3包括弹头31以及与弹头31连接的机构本体32,机构本体32内形成有活塞腔321、缓冲腔322、导向孔323和气道324,活塞腔321的侧壁上形成有加压工位325,加压工位325通过气道324与缓冲腔322相连通,弹头31的敲击部可穿过导向孔323孔,并可伸出导向孔323孔外。其中,弹头31上形成有弹头内腔311、第一气孔312和第二气孔313,第一气孔312和第二气孔313皆与弹头内腔311相连通;进一步的,弹头31回缩状态时,第二气孔313与加压工位325连通,第一气孔312被导向孔323孔的侧壁封闭;弹头31伸出状态时,第一气孔312与外部大气环境环境连通,第二气孔313被活塞腔321的侧壁封闭。

进一步的,缓冲腔322内还设置有缓冲件326,缓冲件326与机构本体32滑动连接;当弹头31相对于机构本体32伸出时,缓冲件326将活塞腔321密封;弹头31复位时,弹头31将缓冲件326压向缓冲腔322。进一步的,缓冲腔322的直径大于活塞腔321的直径,且缓冲腔322和活塞腔321同轴,缓冲件326的第一端与活塞腔321相配合,缓冲件326的第二端与缓冲腔322相配合;

进一部的,弹头31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314,第一限位部314的直径大于弹头31的直径,活塞腔3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314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15,第二限位部315的直径与弹头31的直径相配合,加压工位325位于第二限位部315上,且其开口朝向第一限位部314;弹头31的第二端为敲击部316,弹头31相对于机构本体32往复运动,进而使得敲击部316会对待处理工件进行撞击,例如通过弹头31的敲击而去除工件表面的锈迹。设置了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可以避免弹头31从机构本体32内滑脱。

具体来说:压缩气体由机构本体32的进气口327进入到缓冲腔内322内;此时,由于压缩气体的压力则会驱动缓冲件326向导向孔323处运动,由于缓冲腔322的直径大于活塞腔321的直径,便会进一步的将活塞腔321的顶部密封;接下来,压缩气体则会进入与缓冲腔相连的气道324并到达加压工位325处,然后,压缩气体从弹头31上的第二气孔313进入到弹头内腔311中,此时,由于活塞腔321的顶部被缓冲件326密封,进一步的,气体的压力或反冲力则会推动弹头31向远离缓冲件326的方向处运动,进而使得弹头31上的敲击部316对工件形成高速敲击或撞击。同时,随着弹头31从导向孔323内伸出后,便会使得弹体31上的第一气孔312脱离与机构本体32形成的密封,即第一气孔312与大气环境相连通,进而使得活塞腔321和弹头内腔311的压缩气体释放掉;其次,随着弹头31从机构本体32内伸出后,弹头31上的第二气孔313便会从加压工件325处脱离,即压缩气体则不能再进入到弹头内腔311中,而失去对弹头31的驱动;即,此时的弹头31完成了伸出动作或称为敲击动作。

同样,当弹头31撞击到工件上以后会发生反弹或回弹,进一步来说,就是弹头31向靠近缓冲件326的位置处移动,并撞向缓冲件326,而缓冲腔322内由于接入了压缩气体而存在气压,进而可以对弹头31的反弹力形成缓冲,从而减少弹头31因反弹的撞击力而对机构本体32造成损伤;进一步的,由于弹头31的回弹,即缩回到机构本体32内,会使得第一气孔312重新与机构本体32形成密封;同时第二气孔313则会随着弹头31的移动而重新与加压工位325相对应,进而又可以使得压缩气体推动弹头31弹出并周而复始。

进一步的,敲击机构3的弹头31的初始状态为伸出状态时;此时进入加压工位325内的气体压力则会作用于弹头31的第一限位部314上,进而推动弹头31进行复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设置了多个依次铰接的固定机构并形成可变形的柔性轨道,具体来说,当待除锈的工件为异形件时,例如,沿着圆柱形工件的圆周方向进行除锈作业,此时由于固定机构之间彼此之间则可以相应的转动以适应工件的弧度并与工件进行固定,即,此时的轨道也呈与工件相匹配的弧度,进而使得沿轨道行走的车架的运动轨迹也与工件的弧度相匹配,即,使得位于车架上的敲击模组可以实现对异形工件的除锈作业,进而提高了除锈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