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一种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钻井起钻作业时,内外钳工需要站立在井口,手握钻杆刮泥浆器把钻杆上的泥浆刮干净,在刮泥浆过程中工人非常辛苦,有时泥浆飞溅到身上,造成腐蚀皮肤;深井中有时用胶皮刮泥器代替人工,但是胶皮套在钻杆上,盖住井口,造成了井口人员观察不了井口泥浆液面情况,无法汇报司钻灌泥浆的液面高度,这样实现不了随时了解井口液面高度的变化,易造成井内不安全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刮泥浆工作强度较高,且容易对操作工人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包括喇叭口和灌泥浆管,所述喇叭口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高压钢管圈,所述高压钢管圈内侧开设有气孔,其中,

所述高压钢管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上固定连接有气动阀,所述高压钢管圈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所述管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泥浆导流管,所述灌泥浆管固定连接在管体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过渡管、第一连接管、高压钢管圈、第二连接管和管体的材料均为金属,且过渡管、第一连接管、高压钢管圈、第二连接管和管体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孔在高压钢管圈内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八组,且八组气孔向下斜度为°。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包括密封垫、滑槽、卡垫、滑板,所述通气管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卡垫,所述卡垫内卡合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管。

优选的,所述滑槽、卡垫和滑板在密封垫与气管之间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组,且六组滑槽、卡垫和滑板构成滑移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槽、卡垫和滑板的横截面形状均为t形,且卡垫的内部横截面积与滑板的外部横截面积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

1.设置有高压钢管圈、气孔、单向阀、气管、气动阀、管体和连接法兰,将该装置通过连接法兰与防喷器法兰连接,从而将该装置安装完成,当起钻时,通过气管与外部空压机连接,然后启动空压机,打开气动阀和单向阀,空压机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气管和通气管进入高压钢管圈内,并通过气孔对内部泥浆进行清理从原来起钻需要人刮泥浆,可以实现为无人刮泥浆,降低了劳动力、还节约了起钻时间;

2.设置有喇叭口、过渡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管体,喇叭口及管体联接形成一体,比单纯放到井口安全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保证了气钻不会剐蹭导致井口落物不安全状态,还可以轻松从喇叭口内轻松观察井内液面高度,提高了安全性;

3.设置有通气管,且通气管,包括密封垫、滑槽、卡垫、滑板,在将该装置安装之前,通过t形的滑板卡入卡垫中,从而实现通气管与气管的对接,从而便于通气管与气管装配和拆卸,且由于卡垫的内部横截面积与滑板的外部横截面积相等,减小了通气管与气管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密封性,防止高压气体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钢管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喇叭口;2、过渡管;3、第一连接管;4、高压钢管圈;5、气孔;6、通气管;601、密封垫;602、滑槽;603、卡垫;604、滑板;7、单向阀;8、气管;9、气动阀;10、第二连接管;11、管体;12、连接法兰;13、泥浆导流管;14、灌泥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包括喇叭口1、过渡管2、第一连接管3、高压钢管圈4、气孔5、通气管6、单向阀7、气管8、气动阀9、第二连接管10、管体11、连接法兰12、泥浆导流管13和灌泥浆管14,所述喇叭口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渡管2,所述过渡管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高压钢管圈4,所述高压钢管圈4内侧开设有气孔5,所述气孔5在高压钢管圈4内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八组,且八组气孔5向下斜度为30°,提高泥浆清理速度,其中,

所述高压钢管圈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管6,所述通气管6,包括密封垫601、滑槽602、卡垫603、滑板604,所述通气管6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垫601,所述密封垫601内开设有滑槽602,所述滑槽602内固定连接有卡垫603,所述卡垫603内卡合连接有滑板604,所述滑板6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管8,所述滑槽602、卡垫603和滑板604在密封垫601与气管8之间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组,且六组滑槽602、卡垫603和滑板604构成滑移结构,便于气管8与通气管6之间对接拆卸,所述滑槽602、卡垫603和滑板60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t形,且卡垫603的内部横截面积与滑板604的外部横截面积相等,减小气管8与通气管6之间对接时的缝隙,从而防止高压气体泄露,所述通气管6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7,所述通气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8,所述气管8上固定连接有气动阀9,所述高压钢管圈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所述第二连接管10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管体11,所述过渡管2、第一连接管3、高压钢管圈4、第二连接管10和管体11的材料均为金属,且过渡管2、第一连接管3、高压钢管圈4、第二连接管10和管体11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使过渡管2、第一连接管3、高压钢管圈4、第二连接管10和管体11之间连接比较稳定,防止脱落,所述管体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12,所述管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泥浆导流管13,所述灌泥浆管14固定连接在管体11的另一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钻井起钻钻杆气扫式刮泥浆联顶装置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在将该装置安装之前,通过t形的滑板604卡入卡垫603中,从而实现通气管6与气管8的对接,从而便于通气管6与气管8装配和拆卸,且由于卡垫603的内部横截面积与滑板604的外部横截面积相等,减小了通气管6与气管8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密封性,防止高压气体泄露,其次,将该装置通过连接法兰12与防喷器法兰连接,从而将该装置安装完成,当起钻时,通过气管8与外部空压机连接,然后启动空压机,打开气动阀9和单向阀7,空压机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气管8和通气管6进入高压钢管圈4内,并通过气孔5对内部泥浆进行清理从原来起钻需要2人刮泥浆,可以实现为无人刮泥浆,降低了劳动力、还节约了起钻时间,然后,喇叭口1及管体11联接形成一体,比单纯放到井口安全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保证了气钻不会剐蹭导致井口落物不安全状态,还可以轻松从喇叭口1内轻松观察井内液面高度,提高了安全性,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