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对于农田污水来说,污水较多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到人们的食品安全,而对于农田的污水来说,含有较多颗粒杂质,因此,常常借助于固液分离器进行杂质的除去,但是现有固液分离装置杂质除去率低,而且过滤装置与污水不能够最大程度的进行面积接触,而且不能够进行多次重复的过滤净化直至得到清洁的滤液,液体流量较大时也不能够进行良好的缓冲,长时间工作对筒体内部也会产生相应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充分、净化效果好和增大了过滤面积以及提高整个装置的容渣率及过滤效率的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纳筒和第二容纳筒,所述第一容纳筒顶端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部置于与壳体外壁相连接的法兰盖上,且所述连接管底端延伸至呈环形皱壁设置的过滤袋中,所述过滤袋内开设有条形孔,且条形孔上设有位于过滤袋内壁上的双波丝网,所述过滤袋底端和壳体内壁之间通过垫圈相固定,所述垫圈两侧均设有贯穿其壳体内部并延伸至收集箱中的通孔,所述收集箱一端通过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二容纳筒,所述第二容纳筒和连接管顶端之间通过第二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筒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圆管,所述圆管底端通过多通管连接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活性炭层、吸附棉和滤网,所述滤网底端沿第二容纳筒内壁上安装有与导水管相连接的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盖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实现锁紧固定,且螺栓组件一侧靠近壳体外壁上连接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外壁上开设有与拉环相连接的盒体。

进一步的,所述圆管靠近第二容纳筒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紧固环。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与底板之间的倾斜角为30°-4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容渣率及过滤效率,过滤袋采用环形皱壁原理设计滤布安装方式,增大单位体积过滤面积;由于流体在管道管件中存在流阻现象,而且为了减小压降及流量损失,保证各个塔层压力相近,采用中间条形孔的注水方式;为了避免注水过程中上层塔挤压下层塔导致溶液不能流动的问题,采用主动引流的原理,增加了双波丝网结构,工作时整套过滤装置直接安放于容纳桶内,收集箱中可以通过静置沉淀的方法使得杂质沉淀下来并通过拉动盒体进行剔除,而第二容纳筒可以进一步的过滤净化,这样的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大大提高了使用性能,反应充分、净化效果好和增大了过滤面积以及提高整个装置的容渣率及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容纳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容纳筒;2-第二容纳筒;3-连接管;4-法兰盖;5-过滤袋;6-条形孔;7-双波丝网;8-垫圈;9-收集箱;10-通孔;11-第一水泵;12-第二水泵;13-圆管;14-多通管;15-过滤腔;16-活性炭层;17-吸附棉;18-滤网;19-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容纳筒1和第二容纳筒2,所述第一容纳筒1顶端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外部置于与壳体外壁相连接的法兰盖4上,且所述连接管3底端延伸至呈环形皱壁设置的过滤袋5中,所述过滤袋5内开设有条形孔6,且条形孔6上设有位于过滤袋5内壁上的双波丝网7,所述过滤袋5底端和壳体内壁之间通过垫圈8相固定,所述垫圈8两侧均设有贯穿其壳体内部并延伸至收集箱9中的通孔10,所述收集箱9一端通过第一水泵11连接有第二容纳筒2,所述第二容纳筒2和连接管3顶端之间通过第二水泵12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筒2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圆管13,所述圆管13底端通过多通管14连接有过滤腔15,所述过滤腔15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活性炭层16、吸附棉17和滤网18,所述滤网18底端沿第二容纳筒2内壁上安装有与导水管相连接的坡面19。

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法兰盖4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实现锁紧固定,且螺栓组件一侧靠近壳体外壁上连接有密封圈,通过螺栓组件配合密封圈的连接固定方式,便于进行打开过滤袋内部以便进行人员的操作。

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收集箱9外壁上开设有与拉环相连接的盒体,所述圆管13靠近第二容纳筒2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紧固环。

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坡面19与底板之间的倾斜角为30°-45°,所述圆管13底端通过多通管14连接有过滤腔15,所述过滤腔15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活性炭层16、吸附棉17和滤网18,圆管13通过多通管14连接的过滤腔,一方面能够增加滤液与过滤腔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能够对流量较大的液体进行分流的作用,避免流量过大。

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过滤袋5底端和壳体内壁之间通过垫圈8相固定,壳体内壁的垫圈8设置可以对过滤袋5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过滤袋5内的滤液重量较大时,垫圈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抵挡支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纳筒(1)和第二容纳筒(2),所述第一容纳筒(1)顶端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外部置于与壳体外壁相连接的法兰盖(4)上,且所述连接管(3)底端延伸至呈环形皱壁设置的过滤袋(5)中,所述过滤袋(5)内开设有条形孔(6),且条形孔(6)上设有位于过滤袋(5)内壁上的双波丝网(7),所述过滤袋(5)底端和壳体内壁之间通过垫圈(8)相固定,所述垫圈(8)两侧均设有贯穿其壳体内部并延伸至收集箱(9)中的通孔(10),所述收集箱(9)一端通过第一水泵(11)连接有第二容纳筒(2),所述第二容纳筒(2)和连接管(3)顶端之间通过第二水泵(12)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筒(2)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圆管(13),所述圆管(13)底端通过多通管(14)连接有过滤腔(15),所述过滤腔(15)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活性炭层(16)、吸附棉(17)和滤网(18),所述滤网(18)底端沿第二容纳筒(2)内壁上安装有与导水管相连接的坡面(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盖(4)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实现锁紧固定,且螺栓组件一侧靠近壳体外壁上连接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9)外壁上开设有与拉环相连接的盒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3)靠近第二容纳筒(2)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紧固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19)与底板之间的倾斜角为30°-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田污水治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容纳筒和第二容纳筒,第一容纳筒顶端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连接管,连接管外部置于与壳体外壁相连接的法兰盖上,且连接管底端延伸至呈环形皱壁设置的过滤袋中,过滤袋内开设有条形孔,且条形孔上设有位于过滤袋内壁上的双波丝网,过滤袋底端和壳体内壁之间通过垫圈相固定,垫圈两侧均设有贯穿其壳体内部并延伸至收集箱中的通孔,收集箱一端通过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二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连接管顶端之间通过第二水泵相连接,第二容纳筒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圆管。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反应充分、净化效果好和增大了过滤面积以及提高整个装置的容渣率及过滤效率。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