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城市之中藏富矿

相关简介:“我国已进入电子产品的报废高峰。如果能将其收回,可减少石油消耗200万吨、减少矿山开采3100万吨……”

城市之中藏富矿  第1张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的奠基人钱学森曾说:“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受其影响,毕业于湖南理工大学的60后罗新云,2008年开始在上海转向“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事业。

“我国已进入电子产品的报废高峰。如果能将其收回,可减少石油消耗200万吨、减少矿山开采3100万吨……”罗新云和我对话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在大学里和学者一起深入探讨。

而我们对话的场景,其实是在浦东的“上海森蓝城市矿产创新中心”。在罗新云看来,电子废弃物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蕴含着新资源的矿产。因此,这位曾获国家6项电子制造专利、1995年就在上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并没有眷恋蒸蒸日上的老企业。他从电子制造行业转移到电子回收处置业,公司在2009年成为上海第一批“家电以旧换新”的中标企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罗新云转型之初的痛苦却是“逮不到螃蟹”。“从2008年创业之初仅回收1000余台,到2009年回收30万台”,都是属于“吃不饱”状态。一位复旦的教授提醒他:“循环经济迫切需要人们的环保意识,电子废弃物的危害性首先要进行科普。”好在罗新云不是孤军奋战,浦东新区和市环保局帮助他成立了以“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题的科普基地,包括300平方米的展馆和7000平方米的实景参观区,配备3名专业讲解员。他和员工们还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于是“螃蟹”逐渐增多,统计显示,他的企业2013年全年回收、再制造、资源化利用电子废弃物100多万台,接待和直接服务市民80万人次。上海居民家庭电器(含电脑)的废弃高峰将延续到2030年,罗新云希望我能编本“电子垃圾分类”的科普教材,我欣然接受了这一并不轻松的任务。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