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青瓦

青瓦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青瓦颜色暗蓝色,灰蓝色,青灰色适用坡度15-90度适用温度-50℃-70℃用途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隔热分类小青瓦,唐青瓷瓦青瓦用途1.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2.隔热,防止白天的太阳辐射热直接传至屋

青瓦  第1张

中文名称

青瓦

颜色

暗蓝色,灰蓝色,青灰色

适用坡度

15-90度

适用温度

-50℃-70℃

用途

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隔热

分类

小青瓦,唐青瓷瓦

1.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

2.隔热,防止白天的太阳辐射热直接传至屋内。当瓦片交叠铺设于尖斜式屋顶时,可产生一个用于隔热的空气间距。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小青瓦在北方地区又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阴阳瓦,俗称布瓦,是一种弧形瓦。用手工成型,在烧熟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洇窑,洇窑之后起化学反应才呈青灰色。规格最大的在30×24、24×20、20×18规格不等。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材料。

瓦,一是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二是用泥土烧成的瓦盆或瓦器;三是瓦特的简称。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等各种结构新建坡屋面和老建筑平改坡屋面,适用坡度15-90度,适用温度-50℃-70℃。

青瓦是粘土烧制的,呈青灰色;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青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近年来成为设计师极力推荐的产品之一。

屋面沥青瓦

套用7-1瓦屋面水泥瓦屋面板上或椽子挂瓦条上铺设的定额子目项,瓦的主材按照沥青瓦的市价价格进入预算就可以了;

沥青瓦好吗

沥青瓦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上海、中国的大连等地兴起了"平改坡"热,几乎把所有沿街平屋顶都改成了坡屋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充当主要坡屋面材料的是沥青瓦,其最大特点是重量轻...

哪里做古建青瓦

河北有生产基地

仿古是黑瓦好还是青瓦好

青瓦好大多数是

请问青瓦和红瓦哪个好?

所含成分不同造成,红瓦主要含氧化铁,青瓦主要含氧化亚铁,这种不同是不同的烧制工艺所造成的,红瓦是自然冷却,而青瓦是洇水冷却。

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青瓦的生产比砖早。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青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青瓦。

陶青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青瓦、筒青瓦、青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青瓦。

早在公元前640年在希腊奥林匹亚兴建的赫拉神庙,是有屋青瓦的建筑物中最古老的,青瓦用黏土烧成。烧青瓦技术很快传遍欧亚。罗马人率先使用砂岩和石灰岩混合制青瓦,12世纪才普遍使用黏板岩。

春秋早期,屋面覆青瓦的建筑还不多,《春秋》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青瓦屋。会盟的地点是在周王朝的温,但经中仅记为覆盖有青瓦的屋,可见这是在当时人人皆知的伟大建筑。到了战国时代,一般人的房子也能用青瓦了。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青瓦榫头使青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青瓦钉和青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青瓦当的筒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青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青瓦"。

有2个ASTM国际标准适用于美国现行的沥青瓦产品:ASTMD225《矿物粒料面沥青瓦(有机毡)的技术条件》和ASTMD3462《矿物粒料面沥青瓦(玻纤胎)的技术条件》。这2个标准规定了沥青瓦的最小和最大质量、物理性质和使用功能,并为国际建筑规范以及NFPA5000《建筑施工和安全规范》所采用,作为沥青瓦的最低要求。

根据对NRCA2005-2006陡坡屋面材料指南中沥青瓦的资料分析揭示,全部13个有机毡胎体的沥青瓦均符合ASTMD225,104个玻纤胎油毡瓦有91个符合ASTMD3462。产品符合标准的状况与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那时只有不到一半的玻纤胎沥青瓦符合标准。

目前,最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474-2006玻纤胎沥青瓦。

青瓦  第2张

青瓦  第3张

廖氏租屋是为数不多保留原始状态的建筑,它见证村落的过往,也憧憬美好的明天

再会,青瓦房

图/文:本报记者黄河甘燕本报通讯员李敏生黄伟铭

青瓦房、红砖房、小楼房,每一次搬家都是生活水平的一大提高。35岁的南宁市西乡塘下灵村村民廖庆尚只抓住青瓦房的尾巴,当年他的满月酒和红砖房的入伙酒合二为一。对他而言,青瓦房作为祖宅,更多地只是一种情怀。

下灵村拥有50多间明清古宅,因年代久远,残破了,荒芜了,也废弃了。

随着2016年10月青瓦房农家庄园(以下简称“农庄”)的正式运营,下灵村旧村的荒芜之地顷刻间生动了起来,30多间青瓦房也重焕生机。门口摆摊的老人、天南地北的游客、农庄里的生意人,各色人等陆续登场。

当下灵村步入了乡村旅游的轨道,这里既有浪漫乡愁,也有休闲舒缓的游玩节奏。

青瓦  第4张

昔日荒芜的下灵村走上乡村旅游的轨道后,村民的生活犹如这灯笼隧道日益红火

告别

青瓦房、竹丛、水塘……熟悉的景观总会唤醒37岁的下灵村村民廖贤茂的记忆。那些记忆里,村里的一大群孩子们在青瓦房间穿梭游戏直至晚上八九点晚饭时间,还喜欢在清澈的鱼塘里洗澡。逢年过节,杀鸡杀鸭的村民围了鱼塘一圈。

上世纪80年代下灵村统一规划了新的宅基地,他还记得当初建二层红砖房时的热闹场面。在亲戚和村民的帮助下,水路运来的砖、瓦等被搬到宅基地,不断搭起的不仅是新房,也是对新生活的希望。

青瓦  第5张

青瓦房小巷

二层的红砖房建成后村民们纷纷搬出世代居住的青瓦房。或蓄养家畜,或堆放杂物,或闲置荒废,或作祖宅逢红白喜事才来拜祭上香……青瓦房日渐没落直至投资者出现。

旧村给农庄总经理李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荒芜。当初他到这里考察是否适合建设农家乐,青瓦房因时光的流逝而褪色——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年久失修的屋顶漏洞百出,台、凳、砖、瓦、农具散落其间,甚至有8间青瓦房只剩下柱子。他不禁感慨:“好东西都没保留好。”

一家家,一户户,投资方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流转和青瓦房使用权的谈判。那时,村民们还没意识到除了租金,农庄还能带来什么。

青瓦  第6张

幽静的青瓦房

回归

把青瓦房留下来,这是李艺对农庄建设的首要要求。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对青瓦房进行了排水、排污、加固和隔音改造,出于美观和防火的考虑,屋顶在翻新后建成了马头墙。老砖和新砖之间的色差可以明显看出人字形的痕迹。

青瓦  第7张

经改建,30多间青瓦房不仅唤醒一代人的记忆,更焕发新的生机

统一规划,房前的空地建起了独具特色的院落,内部进行了更贴合现代生活的改造。每一间改造好的青瓦房都是民宿。

两间特意保留原有格局的青瓦房还留下了过往的痕迹,廖贤茂祖宅大厅祖堂贴着的生日寿联、零散的家具、高高的门槛……

如果说青瓦房是农庄的招牌,那么,它的独特魅力则在于怀旧。青瓦房、水车、石磨、水塘、翠竹、大红灯笼……让游客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享受充满田园情趣的休闲生活。

青瓦  第8张

农庄建起来,游客来了,离开的村民也渐渐回来了。农庄约150名员工,其中约七成是下灵村村民;28个铺面里有16个租给了下灵村村民。离开和归来,都是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

从农庄北门进出,来往于新村和农庄之间只需要几分钟。廖贤茂辞去了在南宁某医药公司的工作,在农庄工作方便就近照顾家人。

青瓦  第9张

青瓦房特色美食“大盆菜”

乡村旅游给下灵村村民带来了财富。以养殖鸡、鸭、鱼为生,廖庆尚每天上午9点、下午4点各喂一次后,日常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他农庄租下了一个铺面,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游客多时才开店售卖各种小吃。开店的日子紧张而忙碌,凌晨4点多就要到淡村购买各种食材,之后一直忙到晚上六七点收摊。在养殖的清闲和开店的忙碌之间,他更喜欢后者,后者带来的收入与养殖收入相当。“忙点好啊!忙起来才能多赚点钱。”廖庆尚如是说。

青瓦  第10张

校场每日“兵荒马乱”,这是马队演员以马战表演在向观众讲述青瓦房往事

自2010年村里的大部分土地租赁出去后,大部分村民仅仅种植生活所需。脱离了传统的生计,对于“基本上没什么农活做了”的村民而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他们谋求生计提供了更多可能。

180亩,380亩,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期中,农庄计划增加3000亩,目前已完成1000多亩的土地流转。紧随着农庄的扩张,将出现更多的商机。

告别沉寂,青瓦房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下灵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旧村逝去的热闹也得以延续。

来源:广西画报社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