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电力变压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返厂检查发现:高压侧B相无励磁分接开关严重烧损()B相绕组围屏开裂、线圈裸露。A、B相无励磁分接开关接触不到位,A相铁心底角螺丝垫有烧痕;B相分接开关对箱壁有放电痕迹()。将高压围屏拆除后发现A、C相高压线圈无变

一起电力变压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返厂检查发现:高压侧B相无励磁分接开关严重烧损()B相绕组围屏开裂、线圈裸露。A、B相无励磁分接开关接触不到位,A相铁心底角螺丝垫有烧痕;B相分接开关对箱壁有放电痕迹()。将高压围屏拆除后发现A、C相高压线圈无变形,B相线圈基本脱落,损坏严重。

3事故前监视运行情况该变压器于1998年4月25日投运,投运前进行了常规试验、耐压(二、三次及一次中性点)试验,均未发现问题。色谱试验数据为乙炔痕量。局部放电试验数据:在1.5倍对地交流电压下,三相高压端的局部视在放电量均小于500pC,试验合放电量达1100pC,A相切始放电量也较大。运行至2002年3月15日期间色谱试验数据:乙炔始终在0.3乩/L左右。

该变压器于2002年4月迁到目前变电所,于当年9月13日投入运行。投运前所有试验数据合格(包括局放)9月16日带负荷运行。10月22格。但该变压器必相绕组在20湓1期间持趾日乙%进行油色谱跟踪试验表1油色谱跟踪试验数据(带负荷控制)PL/L时间总烃10月28日主变停运热备用。停运后进行的常规试验及局部放电试验均未发现问题。为排除潜油泵问题而弓I起的油色谱试验数据异常,11月7~15日在变压器停运状态,启动潜油泵进行色谱监视,通过色谱数据分析排除了潜油泵问题。

12月12日对变压器进行了脱气处理。随后进行带负荷油色谱监视运行(见表2)。

表2带负荷监视运行时间总烃4事故原因分析通过解体检查及运行记录分析,事故原因不难找出。B相分接开关接触不良是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而该变压器二次开关拒动,与之并联运行的另1台变压器向该主变反充电(时间长达3min)是使事故扩大并发展的主要原因。事故发展的过程:由于B相无励磁分接开关调整不到位(不排除由于运行年久使接触压力有所减小的可能性),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在级电压作用下可能产生局部放电,但是由于此时一次电流很小,触头间并没有出现严重过热现象。当一次侧通过负载电流(约190A)后动、静触头之间开始发热、放电,附近油温开始上升。温度上升使得动触头弹性进一步下降,动、静触头之间压力进一步降低,发热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动、静触头在电与热的作用下融化、烧蚀。无励磁分接开关绝缘筒内的绝缘油在高温下气化产生强大的压力使绝缘筒烤糊胀裂,轻、重瓦斯继电器动作,一次开关跳闸。但由于二次保护没有动作,与之并联运行的另1台变B相无励磁分接开关内分接引线间已经是短路状态,从而造成B相高压绕组严重烧损,其产生的强大的气体压力是造成高、中、低压三相套管爆炸的直接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无励磁分接开关故障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该变压器采用的是楔形无励磁分接开关。楔形开关动触头为楔形,楔形触头上有一弹簧将楔形触指顶压于静触头上,动静触头之间的压力依靠楔形触头上的弹簧弹性压力。该弹簧弹性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劣化,因而接触压力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在调节档位时,用扳手旋动调节盘上的螺杆,当调到某个档位后,应将扳手稍许回调不动方调整到位。操作手感很不好。实践证明很容易造成误操作。

5预防措施运行经验表明,各种类型的无励磁分接开关都出现过程度不同的故障,有的还导致事故的发生。故障原因很多。统计表明,绝大多数的故障类型是动、静触头接触不良。造成动、静触头接触不良的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磁力而形成的机械振动;二是由于安装工艺不良而造成机械变形使得动、静触头接触不到位;三是操作人员由于不清楚操作要领而导致误操作;四是运行年久由于弹簧劣化而造成动、静触头间压力减小。

由于弹簧劣化而造成接触不良的多为鼓形开关,其结构类似于楔形开关,不同之处在于鼓形开关动触头为盘形弹簧,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完全靠盘形弹簧的弹性压力。一旦运行年久,特别是经过大电流后,弹簧容易发生退火,从而使弹性压力降低,造成接触不良。此外,鼓形开关档位调节采取用手扳动的调节方式,听到一响声表明已经调节一档,但到位程度无法从手感上判断。因此也有可能造成操作。单相鼓形触环式触头开关操作简便,手柄与触头转动角度对应,过死点自动归位,同时触头容量较大。但早期产品触头中使用盘形蜗卷弹簧,因受弹簧工艺及结构制约,使得各触环接触压力及同一环两触点间接触压力严重不一致,致使其接触可靠性大打折扣,接触电阻不稳定。20世纪90年代虽有了改进型,改盘形弹簧为普通圆柱弹簧,基本解决了触头接触问题,但其传动灵活性差,操作力矩较大。

此次事故发生前的色谱跟踪试验不能确定故障压器通过66kV连接引线向该变压器爨电。此时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击的要求。安装多仰角针防雷系统的线路接地必须加以改善。

5结论由于反击和绕击落雷点不同,使雷击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雷击属性包含:雷电先导头部电位、携带的雷电流幅值、雷电到达方位、接地体固有参数、接地体触发拦截先导的条件等。两种不同属性的雷击,关联属性各不相同。对于线路杆塔绝缘来说,能否造成反击闪络的电压,取决于通过杆塔阻抗(包括杆塔电感和接地电阻)的雷电流;而能否造成绝缘子绕击闪络,仅取决于雷电先导头部电位。两者不是量的不同或形式的不同,而是质的不同。

反击在雷击塔顶后雷电流igt通过杆塔阻抗时形成的电压大于绝缘子串击穿电压u的条件下发生,电压Ugt的大小不仅与雷电先导自身的雷电流的幅值有关,且与杆塔阻抗大小密切相关。所以,防止反击采用分流、屏蔽、降低接地电阻以及增加杆塔绝缘配置等方法是有效措施。但是,绕击是在雷电先导电位击穿长空气间隙+绝缘子串的空气间隙+接地电阻与杆塔自身阻抗之和的条件下发生。因而,采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去阻止绕击,不仅无济于事,且适得其反,有害无、人益。

采用增加杆塔绝缘配置的方法不能阻止绕击,仅能极其有限地减少相应等级线路绝缘子绕击闪络率。只要绕击雷电先导头部电位足够大,绕击闪络必然发生。

雷电绕击到输电线路杆塔下方的导线,并不是因为绝缘配置不够或杆塔接地电阻太高与太低,无论杆塔接地电阻和其绝缘配置的高与低,都有可能遭受“绕击”。因为导线之所以遭受绕击,是由绕击的充分、必要条件所决定。杆塔接地电阻的大小,只影响避雷线和杆塔接闪能力的降低或提升,仅是自身接闪能力的变化,并非是能否遭受绕击的条件。因为只要先导自身的方位条件和幅值条件足够,且由接地体本身材质、形状等固有参数所决定的触发条件和定位条件具备,绕击必然发生。

泊祎回收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发布者:泊祎回收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shou5.net/zaisheng/10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泊祎回收网泊祎回收网
上一篇 2021年4月25日 上午12:29
下一篇 2021年4月25日 上午12:32

相关推荐

电话

联系我们

1388-0022-9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395700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18:30,节假日无休

微信
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