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部等多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表示,目前已有7个配套文件印发。
各有关省区市和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制定并报送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初步方案,细化分解目标并提出时间表,待批复后,去产能将进入全面执行期。
钢铁业去产能的过程虽然痛苦,但也是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契机。结构失衡是中国钢铁业“老大难”问题,以往矛盾虽时有暴露,但总被新一轮需求增长所掩盖。只有在行业低迷期,才能促使行业内部主动进行调整,解决这些不足。
随着国家一系列化解产能过剩政策措施的出台,钢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拉开。“总体来看,我国确定5年化解1亿到1.5亿吨过剩钢铁产能的目标,是综合考虑了现有钢铁产能、国内需求、职工安置和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的结果,既有一定难度,又具备可行性。”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中国钢铁业新一轮兼并重组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在行业陷于最困难的时候,重组阻力会更小。接下来行业将重举兼并重组的大旗,实现产业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匹配,并将其与国有钢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起来。
兼并重组时间窗口打开,本轮钢铁结构行业调整,既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要解决钢铁行业良性发展的问题。单纯的去产能是治标,在去产能的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够标本兼治。只有把去产能和兼并重组合理布局,并重实施,即产能适度、集中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才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理想目标形态。
在需求方面,一是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放量,带来钢材需求预期;二是不少建设工程在冬歇后复工,带来钢材需求量增长;三是贸易商补库存,短期内扩大了钢材需求;四是市场预期“补短板”、“稳增长”等政策会带动钢材需求。
在多个政策红利助攻下,兼并重组有望迎来新一轮热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困于涉法涉诉、投资主体和所有制转换、地方利益牵绊等问题,部分企业兼并重组进度较慢甚至停滞不前。了解更多请关注报告网期刊钢铁信息周报或钢铁资讯。
上一篇:专业安全监理员安全生产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