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钢材、建材、有色等原材料产品的产量和价格都在探底阶段,产能过剩将使中国进入工业衰落的“铁锈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当前我国钢铁等原材料行业的确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生产能力,产品价格和利润已处在近年来最低水平。然而与此同时,这些行业也面临着倒逼机制带来的难得机遇: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在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力度,由传统的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高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装饰材料市场调查报告显示,1-8月,全国水泥产量138146万吨,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减缓12.5个百分点;全国粗钢产量48157万吨,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减缓8.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62770万吨,增长5.7%,减缓7.4个百分点。
同时在前7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1662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水泥行业利润261亿元,下降53.1%。钢铁行业实现利润793亿元,同比下降48.3%。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492亿元,下降3%;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242亿元,下降73.2%。
评估我国行业现状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尺度和角度,不是说目前行业面临困难就毫无希望了。实际上,以钢铁为例,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壮大,钢铁行业增长迅猛,2011年粗钢产量比2002年增长2.8倍,生铁产量增长2.7倍,钢铁产量的增长有力支持了钢铁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专家认为,钢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整个钢铁行业的装备水平和建设能力也大幅提升。“现在我国炼钢主体设备90%达到国产化,千万吨级别大工厂都有能力自主完成全流程设计。但行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