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设计法,由于是靠经验进行设计的,又叫经验设计法,因而灵活性很大。初步设计出来的线路可能有几种,这时要加以比较分析,甚至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才能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法没有固定模式,通常先用一些典型线路环节拼凑起来,实现某些基本要求,而后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逐步完善其功能,并加以适当的联锁与保护。用一般方法设计控制线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根据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器挖制线路的要求。设计之前,首先要调研对生产的要求,因为控制线路是为整个设备和工艺过程服务的,不搞清楚对生产的要求就等于迷失了设计方向。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一般是由机械设计人员提供的,但有时所提供的仅是一-般性原则意见,这时电气设计人员就需要对同类或类似的产品进行调研、分析、综合,然后提出具体、详细的要求,征求机械设计人员的意见后,作为设计电器控制线路的依据。
一般对控制线路只要求满足起动、反向和制动就可以了,有些则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平滑调速和按规定的规律改变转速,出现事故时要有必要的保护及信号预报以及对各部分的运动要求有一定的配合和联锁关系等。如果已经有类似的设备,还应了解现有控制线路的特点以及操作者对它们的反映。这些都是在设计之前应该调研清楚的。
(2)在满足对生产的要求的前提下,控制线路成力求简单、经济并做到:
1)尽量选用标准的、常用的,或经实际考验过的线路和环节。
2)尽量缩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设计控制线路时,成考虑到各个元件之间的实际按线,特别要注意电气柜、操作台和限位开关等电气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并尽可能减少相互间的连接线。
3)尽量缩减电器的数量,采用标准件,并尽可能选用相同型号。
4)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简化线路。在控制线路图设计完成后,宜将线路化成逻辑代数式验算,以便得到最简化的线路。
5)控制线路在工作时,除必要的电器必须通电外,其余的尽量不通电以节约电能。
(3)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和安全。为了保证控制线路工作可靠,最主要的是选用可靠的元器件,如尽量选用机械和电气寿命长、结构坚实、动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器。同时在具体线路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同一电器的常开和常团辅助触点靠得很近,如果分别接在电源的不同相上,由于不是等电位,当触点断开产生电弧时,很可能在两触点间形成飞弧而造成电源短路。此外绝缘不好,也会引起电源短路。若合理安排在同一相上,由于两触点相位相同,就不会形成飞弧,即使引入线绝缘损坏,也不会将电源短路。设计中庞予注意。
2)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在交流控制电路中,不能串联接入两个电器的线圈,即使外加电压是两个线圈额定电压之和,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每个线圈上所分配的电压与线圈阻抗成正比,两个电器动作总是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时吸合。当其中一个线圈先吸合时,由于该电器的磁路闭合,线圈的电感显著增加,因而在该线圈上的电压降也相应增大,从而使另一个电器的线悶电压达不到动作电压。因此两个电器需要同时动作时其线圈应该并联连接。
3)在控制线路中应避免出现寄生电路。在控制线路的动作过程中,那种意外接通的电路叫寄生电路(或称假回路)。在线路设计中应避免这种电路。
4)在线路中应尽量避免许多电路依次动作才能接通另一个电器的控制线路。
5)在频繁操作的可逆线路中,正、反向接触器之间不仅要有电气联锁,而且要有机械联锁。
6)设计的线路应能适Ei所在电网的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的大小,电压、频率的波动范围,以及允许的冲击电流数值等决定电动机的起动方式是直接起动还是间接起动。
7)在线路中采用小容量继电器的触点来控制大容量接触器时,要计算继电器触点断开和接通容量是否够。如果不够必须加小容量接触器或中间继电器,否则工作不可靠。
8)线路中应具有完善的保护环节,以避免因误操作而发生事故。完善的保护环节包括过载、短路、过电流、过电压、失电压等保护环节,有时还应设有合闸、断开、事故、安全等必须的指示信号。
(4)应尽量使操作和维修方便。控制机构应操作简单和便利,能迅速和方使地出一种控制形式转换到另一种控制形式,如由自动控制转换到手动控制。同时希望能实现多点控制和自动转换程序,减少人工操作。电控设备应力求维修方便,使用安全,并应有隔离电器,以免带电检修。
上一篇:华硕880主板板载显卡怎么样
下一篇:南康彩云轩家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