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祎回收回收]危机面前,有人艰难度日,有人高歌猛进。倒闭潮与反周期增长同台演出。阴霾下,那些在经济衰退中业绩依然靓丽的企业,它们长袖善舞的秘诀是什么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很多中国企业带来重创:销售停滞不前甚至大幅下滑,公司倒闭潮来临。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反周期增长,令人眼前一亮。那么,对于在目前的经济衰退中业绩依然靓丽的企业来说,它们长袖善舞的秘诀是什么?
在经济繁荣时期重新定位
埃森哲研究发现,成功的管理者并没有预测到下一次经济低迷会何时到来。但他们认为行业必定会经历兴衰沉浮,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期,他们就对企业进行准确定位,在经济低迷到来之前就已经对企业重新进行了规划,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
在较近的经济危机中成功上市的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代表。这个全球生产规模第三、亚洲较大的铝型材制造企业,其2008年有超过19亿元的年度净利润、保有28%的综合毛利率,其53万吨的产能更是与国内产能第二的亚洲铝业拉开了14万吨的距离。
忠旺目前相对于同行的优势,来自于提前5年在工业铝型材上的战略布局。忠旺的转型之念来自于跨国同行美国铝业公司的触动。2001年,美国铝业公司抛出了收购忠旺的红绣球,忠旺虽然拒绝了美铝的收购,但在与美铝往来交流的同时,嗅到了工业铝型材市场的巨大前景。
2003年,忠旺开始从生产建筑型材向工业铝型材转型。当时正是建材供不应求的时候,而工业铝型材,在当时还是一个看不到发展迹象的领域。从2003年开始,忠旺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资金,用于兴建厂房和向德国订购6台大型挤压机。其中较大一台125MN的挤压机,对应的铝型材产品目标市场直指火车与飞机配件,但对应的代价是3年漫长的制造期,和2年设备完工后的安装与调试。
虽然在这期间,中国建材市场越来越火。但在2008年,125MN挤压机正式启用后,忠旺的工业铝型材产品年收入一举从2006年的16亿元跃至2008年的62亿元,对总收入的贡献超过55%,而毛利率远远高出建筑型材的12%,达到40%.如果不是提前转型,忠旺或许跟国内其他600多家大小建筑铝型材制造商一样,正在日益摊薄的毛利率和过剩的产能之间饱受煎熬。
洞察行业发展规律,重新进行战略性定位,让忠旺摆脱了利润空间逐步缩小的建筑型材领域,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危机的背景下上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行战略性定位,专注于寻找自己在行业内的较佳定位,当经济低迷期到来的时候就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而不是成为经济低迷的牺牲品。
亨达鞋业在经济危机期间的逆势增长,同样来自于经济繁荣时期的重新定位。亨达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利润分别较2007年增长了35%、36%的幅度。亨达董事长王吉万说,“亨达经历了数次市场危机,但却能在危机面前转危为安,关键是没有错过每一个转型升级的当口。”
亨达原来是一家典型的OEM(原始设备生产商)代工企业,属于缺乏自有品牌的“无根经营”.从2002年起,亨达开始通过研发创新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了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升级。近两年,亨达正在向第三阶段OBM(自有品牌生产商)阶段转型,推出自主品牌“亨达”,发展自己的营销管道,增大盈利空间。
对比这次在危机中陷入困境的企业,多数是无法走出“从OEM到OEM”怪圈的代工企业。亨达之所以能实现逆势增长,是因为及早实现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企业升级,使产品获得了品牌力支撑,因而获得了品牌溢价。在产业价值链上主动升级,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打好基础,使亨达得以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持续发展。
每个企业都归属于某一行业,而该行业的动向就是对企业影响较直接、作用较大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及时发现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把握竞争的形势,寻找企业发展的新机会,才能使企业顺利地渡过危机,继续前进。忠旺与亨达之所以能够逆势增长,正是由于其对市场结构变化的敏锐把握:铝行业需求将会逐渐由建筑铝型材转向工业铝型材;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品牌升级,是低端制造业的必然进化路径。
尊重经济趋势,努力预测市场转换,在危机到来前预先布局,并专注于在行业价值链上利润较大化的较佳定位,这使的企业能把看到的行业机会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机会。正如柳传志所说,“经营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企业在聚焦眼下的成熟型业务的同时,要同时盯着眼下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市场已经显露出不断增长的需求的业务,另外还要未雨绸缪未来的业务。不过,需要谨记的是,提前半步是先驱,提前一步可能就是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