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线敷设的基本要求如下:
(1)电缆线在敷设以前,根据设计要求检查电缆线的型号、绝缘情况和外观是否正确、完好。对于采用直埋和水下敷设方式时,则应在直流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敷设。
(2)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线,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线和水下电缆线除外),以减少损耗。每隔1~1.5m应用绑带扎紧,避免松散。
(3)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允许采用三芯电缆线另外加一根单芯电缆线或电线、甚至直接利用三芯电缆线的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的方式。否则,当三相电流不平衡时,相当于单芯电缆线的运行状况,容易引起工频干扰。对铠装电缆线来说,则使铠装发热,甚至导致绝缘的热击穿。
(4)并列运行的电力电缆线,其型号和长度应相同,以免因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不同,造成载流量分配不均。
(5)在运输、安装或运行中,应严格防止电缆线扭伤和过度弯曲,电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6)在有比较严重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区域里,直埋的电缆线除应采用具有黄麻外被层的铠装电缆线或塑料电缆线外,还应加以防腐措施。
(7)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线线路的高度差,不应超过20m。否则应选用不滴流电缆线或塑料电缆线。
(8)敷设电缆线时,应留出足够的备用长度(一般为1%~1.5%),以备补偿因温度因素所引起的变形。在易于发生位移的地区(如沼泽地等),直埋备用段应不少于1.5%~2%。保护管的出(人)口处也应留有3~5m的备用段,以备检修时使用。
(9)在敷设电缆线前的24h内,如果电缆线的存放处及敷设现场的平均温度低于允许数值时,不宜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施工时,应将电缆线预先加热,使电缆线在开始施工至敷设完毕,电缆线线芯和外皮温度均保持在5C以上,否则需二次加热。
(10)沿电气化铁路或有电气化铁路通过的桥梁上明敷电缆线的金属护套,应沿全长与金属支架或桥梁的金属构件绝缘,以防.止电气铁路的回流烧坏电缆线。
水平敷设的电力电缆线支架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m,操作电缆线不得大于0.8m,垂直敷设的电缆线两固定点间不得大于2m.
(11)油浸纸绝缘电缆线在切断后,应将两头立即铅封;橡皮绝缘和塑料绝缘电缆线在切断后,则应用热缩封帽或塑料绝缘自粘带严密封好,以防潮气的侵入。
(12)电缆线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列敷设时,接头应前后错开。明敷电缆线的接头,应用托板托起,并用耐弧隔板与.其他电缆线隔开,以缩小由接头故障引起的事故范围。托板及隔板应伸出电缆线接头两侧各0.6m以上。直埋电缆线接头外应加装保护壳。
(13)电缆线敷设时,不宜交叉;电缆线应排列整齐,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应装设在电缆线三头、隧道和竖井的两端及人井内,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线线路的编号或电缆线型号、电压、起讫地点及接头制作日期等内容。
(14)电缆线进人电缆线隧道、沟、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人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这对防火、防水以及防止小动物进人而引起电气短路事故是极为重要的。
(15)从地下引至地上的明敷电缆线,应在地面以上2m内加装保护管。
(16)电缆线敷设时,应从盘的上端引出,并严格避免电缆线在支架上摩擦拖拉。电缆线上不应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如铠装压扁,电缆线绞拧,护层折裂等。
(17)在电缆线隧道、沟内敷设电缆线时,不应破坏其防水层。采用机械敷设电缆线时,其牵引强度不应超过相关规定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