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祎回收回收]有报道称,自称是南戈壁前高级工程师的刘欣,向多家投行、券商、咨询公司发送邮件表示,“港股上市公司南戈壁旗下的OvootTolgoi(敖包特陶勒盖)煤矿是一个骗局。”且OvootTolgoi的资源储量数据涉嫌虚构,同时,南戈壁高层忙于“包装这个骗局”。
这显然是一颗威力不小的炸弹,一旦这个消息得到证实,将要约收购南戈壁的中国铝业将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2009年,中铝曾进行过一次被外界称之为向上游资源出手的大手笔――收购力拓股权案。但是,由于澳大利亚政府较后时刻的干预,较终以力拓毁约而告终。尽管中铝获得了力拓公司付出的1.95亿美元“分手费”,但是,与中铝在收购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产生的影响相比,有多大意义呢?
由于刘欣“报料”的真实性尚未得到证实,因此,还不能对中铝的此次收购得出结论。但是,笔者倒觉得,应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为,这笔买卖,成功了,对中铝的发展可能不会带来多少明显的变化,失败了,对中铝的负面影响却十分巨大。
据悉,对刘欣的“报料”,南戈壁方面已有了反应,其负责投资者事务的DaveBartel表示,这封公开信是一个骗局。南戈壁内部及其附属公司、合作伙伴中并没有名叫刘欣的人士。但是,中铝方面却显得过于“冷静”、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理由是,中国铝业尚未成为南戈壁股东。
俗话说,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跤。如果刘欣的“报料”属实或基本属实,那么,中铝就成了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摔跤的企业。这样的问题,发生在一家一直声称要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央企身上,不仅不应该,而且要反思。
那么,中铝的两次海外收购行为,为什么都会遇到这么多麻烦、这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呢?说实话,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国际知名企业在对外投资问题上,董事会只是一道“挡风墙”,后面还有股东大会、政府。三道“挡风墙”足以将投资的风险降到较低点。相反,中资企业对外投资,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甚至一个人说了算。只要把这几个人“买通”,合作也就相当容易成功了,不合作也只要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句话。就算相关职能部门能够一起参与决策、进行审批,更多的也是走过场,真正懂行的人并不多、负责的人也不多。
海外投资和合作“实战”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应当也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切不可以为怀抱一大捆钞票,就能象到菜市场一样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海外投资与合作是一门艺术,一门比在国内投资难得多的艺术。如果“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尽快解决,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与合作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多。其中,如何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是较关键、较紧迫的问题。
上一篇:市政污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下一篇:纸箱改造家具 家具包装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