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是家具用材的一种。
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的木材。
多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
木材心边材区别显明,边材狭,灰白色;心材淡黄红色至赤色,曝露于空气中时久变为紫红色。
木材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
海南檀、格木亦属此类。
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
"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红木质硬防虫腐,做家具能百年不变。
雕刻比较难。
白木,也就是杉木,质较软,比较易于雕刻,是我国重要且最普遍的家具用材。
防虫腐效以及硬度密度没有红木好,所以多用于家具类。
手工雕刻的,多用樟木,黄杨,小叶紫檀,绿/黑/金檀等等木材。
木雕在木质的选用上比较的讲究,太硬的木材不容易雕刻,太软的木材不易保存,直丝的木材容易缺损,在选料上必须软硬兼顾,选择质地细密而又畅通,坚韧牢实的木材为之。
核桃木、紫檀木、紫柚木、香檀木、青皮木、椿木是运用较多的木材。
由于香樟树和椿树具有天然的抗病虫能力,而且质地细腻柔韧,材源丰富,所以使用较普遍,核桃木青皮木、水冬瓜木、豆花木、楸木、野樱桃木、杜鹃木等使用也较多,紫檀木由于生产量小,比较昂贵,使用较小,此外,还有许多地方产的杂木、松木。
各地工匠习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出产的或容易获得的合适木材。
木雕的制作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一、除湿带有过多水分的木头是不能进行雕刻的,湿木时间一长便会变形,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由于受阳光曝晒会导致木头变形,开裂,因此通常的除湿方法是将木头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地下室,让其自然阴干。
二、描形将选好的木块进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后,在其上用笔描绘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样。
不同位置、不同层次的图案,图形可用不同色线代表。
也有不描形只打一点部位记号或简单轮廓便进行雕刻的,但多数雕刻特别是精细木雕,描形被视为是一种必经得过程和必具的功夫。
三、雕镂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镂空雕、凹雕、三种。
浮雕又称阳刻,即将非图案的空白部分雕凹,使图案凸出,令其产生高低起伏的立体感,这是一种常用的雕法,镂空雕,有称镂雕、透雕、即将非图案部分雕空使其空处透露能见对面。
镂空雕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雕刻方法,在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中较为常见,它能使雕刻作品产生惟妙惟肖的立体感。
故常用于木雕饰物主要部位。
建筑中的镂空木雕。
如格扇门,一般为二层或多层重叠交错而成,底层皆为网状木地,其余层为图案,层数越多造型就越丰富。
越能显示出工艺的高超,凹雕又叫阳刻,是反图形刻成的低于画表面的技法.使用亦较多.浮雕、镂空雕常饰于门二分之一以上处,而浮雕饰于门二分之一以下处,凹雕在文字装饰板和图形饰板上使用较多。
在雕刻工具的运用上,除常用的雕刀、凿、才锤、推刨、斧、锯、锥、锉等外,根据不同情况还须专门制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钻子、线锯、各形凿子,锉子等。
木雕艺人同时也是铁匠(或熟悉打铁),常依具体需要打制各种工具,以保证各类复杂图形能够雕好。
四、打磨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外形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锉,细质砂石、动物生皮、树木纤维、毛树叶、草灰砂等硬的或韧性好的自然物做成,现在多用砂纸进行打磨。
五、光面与上料过去在打磨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涂漆)。
有许多木雕是不上漆的。
如大量民宅阁扇窗和日用家具,为了防止其开裂、渗水和腐坏,或刷一层紫土、桐油,或刷数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许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家具则用核桃仁在上面擦抹,让油质自然的渗入木质。
有些木雕用矿物质颜料进行上色,有些还贴金并加镶嵌。
上料的木雕要用生漆,茶几、春凳、八仙桌等用的比较多。
为透出木质和木纹,用清光漆刷的也不少,现在多用工艺油漆兔刷,少量还是诸如油画颜料,油漆,宣传色等加以彩绘。
有些上油漆的乍看虽比传统不上料或只上桐油、火酒之类的木雕鲜艳亮丽,但在观赏品味和朴雅的感觉上却远比传统木雕耐看。
木雕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
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
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战国和汉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动物雕刻,唐宋时有人物、仙佛、鸟兽等木雕。
明清时代小型木雕摆件、建筑木雕装饰和木雕日用器物大为发展。
并形成地方特色,如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等。
建筑装饰木雕,出现不少以民间传说、戏曲、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玩赏性木雕则注重发挥木质本身的美感,相形度势,因材得意,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根雕”。
也是木雕的一种。
是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稍做人工修饰的艺术品。
图片还用传上来吗?材料就是原木和树根的区别如果您是想问如何来从特性上认识他们。
那可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决的。
只举红木的这个例子吧:红木红木的类别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属类。
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崖豆属及铁力木属。
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
同时,红木是指这属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
"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在媒体上时常会看到不法厂商用新红木充当老红木蒙骗消费者的报道,很多消费者都会发问:红木就是红木,还有什么新老之说?其实,红木不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红木价值相差悬殊,在使用中也会发现品质差距也是相当大的。
那么,什么是老红木?新老红木又有那些差别呢?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
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
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新、老红木的材质颜色比较在色彩上,老红木颜色较深,大多呈紫红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颜色较浅一些,纹理细腻,棕眼明显少于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极佳。
新红木一般颜色黄赤,木纹、色彩较之老红木有一种“嫩”的感觉,质地、手感均不如老红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木材的生命并不是因为被砍伐而终止,其内部细微结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是人们很难察觉而已。
随着时光的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会越来越紧密,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变形能力也愈强。
而新红木一般采用烘烤等方式令其达到使用要求,但人为的技术性的处理并不能动摇材料的内部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影响收藏价值和品质。
什么是老红木“红木”一开始与某一树种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明清以来对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呈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
人们无意去辨别它们是什么树种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称呼它们为红木。
赵氏《古玩指南》一书中则强调红木为专门的树种,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即可证明,书中的木之一种,指得就是老红木。
老红木产于中南半岛,我国云南一带也有生长,其叶长椭圆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红。
“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书中对老红木的评价。
老红木与红酸枝也不能混为一谈。
红酸枝泛指一大类木材,其包括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和巴里黄檀等等十几种木材。
老红木只是红酸枝木类的一种,即奥氏黄檀。
虽然同归为黄檀属类,但老红木色泽紫红,清晰富于变化的纹理和细密的结构是同类红酸枝木无法与之比较的。
用老红木制作家俱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样的做法—擦蜡,千万不能使用普通红酸枝类木材的做法—用漆。
因为老红木饱含蜡质,只需打磨擦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
如果采用现代的擦漆工艺,恰恰掩盖了其木质的优良本性。
且老红木用漆来处理,容易给一些厂家将其它红酸枝类木材掺杂其中,为其浑水摸鱼提供便利。
正因为老红木的许多性能,如富含蜡质、紫红色泽,近似于紫檀。
因此老红木和黄花梨、紫檀并列为明清时期宫廷的三种专用木材。
红木
直丝的木材容易缺损,在选料上必须软硬兼顾,选择质地细密而又畅通,坚韧牢实的木材为之。
核桃木、紫檀木、紫柚木、香檀木、青皮木、椿木是运用较多的木材。
由于香樟树和椿树具有天然的抗病虫能力,而且质地细腻柔韧,材源丰富,所以使用较普遍,核桃木青皮木、水冬瓜木、豆花木、楸木、野樱桃木、杜鹃木等使用也较多,紫檀木由于生产量小,比较昂贵,使用较小,此外,还有许多地方产的杂木、松木。
各地工匠习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出产的或容易获得的合适木材。
木雕的制作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一、除湿带有过多水分的木头是不能进行雕刻的,湿木时间一长便会变形,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由于受阳光曝晒会导致木头变形,开裂,因此通常的除湿方法是将木头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地下室,让其自然阴干。
二、描形将选好的木块进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后,在其上用笔描绘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样。
不同位置、不同层次的图案,图形可用不同色线代表。
也有不描形只打一点部位记号或简单轮廓便进行雕刻的,但多数雕刻特别是精细木雕,描形被视为是一种必经得过程和必具的功夫。
三、雕镂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镂空雕、凹雕、三种。
浮雕又称阳刻,即将非图案的空白部分雕凹,使图案凸出,令其产生高低起伏的立体感,这是一种常用的雕法,镂空雕,有称镂雕、透雕、即将非图案部分雕空使其空处透露能见对面。
镂空雕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雕刻方法,在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中较为常见,它能使雕刻作品产生惟妙惟肖的立体感。
故常用于木雕饰物主要部位。
建筑中的镂空木雕。
如格扇门,一般为二层或多层重叠交错而成,底层皆为网状木地,其余层为图案,层数越多造型就越丰富。
越能显示出工艺的高超,凹雕又叫阳刻,是反图形刻成的低于画表面的技法.使用亦较多.浮雕、镂空雕常饰于门二分之一以上处,而浮雕饰于门二分之一以下处,凹雕在文字装饰板和图形饰板上使用较多。
在雕刻工具的运用上,除常用的雕刀、凿、才锤、推刨、斧、锯、锥、锉等外,根据不同情况还须专门制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钻子、线锯、各形凿子,锉子等。
木雕艺人同时也是铁匠(或熟悉打铁),常依具体需要打制各种工具,以保证各类复杂图形能够雕好。
四、打磨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外形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锉,细质砂石、动物生皮、树木纤维、毛树叶、草灰砂等硬的或韧性好的自然物做成,现在多用砂纸进行打磨。
五、光面与上料过去在打磨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涂漆)。
有许多木雕是不上漆的。
如大量民宅阁扇窗和日用家具,为了防止其开裂、渗水和腐坏,或刷一层紫土、桐油,或刷数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许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家具则用核桃仁在上面擦抹,让油质自然的渗入木质。
有些木雕用矿物质颜料进行上色,有些还贴金并加镶嵌。
上料的木雕要用生漆,茶几、春凳、八仙桌等用的比较多。
为透出木质和木纹,用清光漆刷的也不少,现在多用工艺油漆兔刷,少量还是诸如油画颜料,油漆,宣传色等加以彩绘。
有些上油漆的乍看虽比传统不上料或只上桐油、火酒之类的木雕鲜艳亮丽,但在观赏品味和朴雅的感觉上却远比传统木雕耐看。
我们所看到的木雕技法,就是在创作木雕的过程中创作者对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
主要表现在消减木头,消减木头,就是所谓的雕和刻。
雕和刻可以解释为从外向内的减去木头,慢慢将想要表达的形体表现出来。
在这个做减法的造型中,体会的是作品在脱胎换骨的快感。
醇正的木雕技法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刀木合一的境界。
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木雕技法。
木雕技法的制作过程,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制作无法达到拥有的。
木雕茶几原料是采用木头结合种种工艺雕刻而成的一种茶几,木质大都坚韧细致,雕工精巧,具有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木雕茶几具有装饰性和使用性能,既可以做家居装饰,也可以做茶几。
木雕茶几工艺优美,是属于现代艺术品,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
.水曲柳以材质优良而著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的大兴安岭东部和小兴安岭、吉林的长白山等地。
水曲柳是一种落叶的乔木,高度可达米,胸径超过米。
水曲柳上多生长在海拔约~米的草甸灰代棕土壤或生率森林土上,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鱼鳞云杉等。
水曲柳喜湿润,但不耐水渍。
它属于阳性树种,稍耐盐碱,幼龄期也稍耐庇荫,成龄后则需要充分的光照。
它非常耐寒,在-度严寒下也能正常发育,但人工幼苗易遭霜冻危害。
在自然状态下需~年才开始结实。
水曲柳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采取萌芽更新法。
水曲柳的木质坚韧,木纹美观,可以制作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等。
它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植物。
.柞木东北地区及朝鲜大量出产,故北方也有人称之为高丽木。
纹理极有特点,浅色的纵向木纹中夹着类似虫卵状的深色短筋。
其木质较脆硬,结构粗,心边材全区别明显,木射线很明显,力度强度高,木材很不易干燥,加工困难,耐损,胶结不易,但着色性能好,弯曲性能很好,桌椅类家具较多。
.榆木是中国北方做家具最常用的木材。
榆木有多个品种。
最高的榆树可以长到多米,直径可达米。
榆木剖开后,它的边材呈黄褐色,芯材为淡褐色,纹理则像羽毛那样层层扩展。
榆木不易干,也容易开裂。
榆木的强度中等,耐腐朽,易加工。
为长江以北大量使用的家具材质。
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
榆木另有色深黑者,称之为紫榆。
.核桃木为做家具的上乘用材。
它经水磨烫蜡后会有硬木般的光泽,木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
核桃木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
核桃木木质特点只有细密似针尖状棕眼并有浅黄细丝般的年轮。
重量与榆木等。
.楸木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可用作门芯桌面芯,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
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
.杉木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省和台湾省。
树皮灰褐色,纵向浅裂,易剥落成长条状;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浅红褐色至暗红褐色,边材浅黄褐色;年轮极明显;木射线细,木材有光泽;香气浓厚;髓斑明显。
纹理直,干缩小,强度低。
干燥容易,速度较快,无缺陷产生;切削、胶黏容易;握钉力弱;扭曲强度弱。
板材为优良的船板、房架、屋顶、农具、包装及盆桶用材,尚广用于家具、门、窗、地板及其它室内装修、车辆、机模和水泥盒子板等。
.香樟(樟木)樟木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南。
树皮黄褐色略带暗灰,因有异味奇香又可避虫著称。
产地虽在南方,但北方也大量使用做成家具,樟木防虫之特性使得樟木家具以柜、箱、橱等存放衣物家具为主,其它品种相对少见,樟木料大,常见大躺箱有六面独板,厚度达半寸,顶箱衣柜也是如此,面芯独板,毫不吝惜材料。
樟木性稳定,少开裂变形,樟木木纹美丽,色彩也有变化,被商人赋予各种美丽名称,如虎皮樟,花梨樟、鬼脸樟等等。
但樟木不适合制作卧室家具,因为樟木具有令人精神兴奋,容易造成失眠、孕妇易造成流产。
.柏木产地广泛。
柏木有很多种,以黄泊为上,其它次之。
黄泊色泽温润,木质细腻,抚之如幼童肌肤,做成家具别有风韵。
柏木疖子较多,以早先观念论,是缺陷,故有些柏木上漆,以饰缺陷。
而近些年观念发生了变化,崇尚自然,柏木家具以疖子多为美,满身是疖反而难得。
疖子大小不一,布局随意自然,于人工所不能企及,正是柏木家具倍受人崇拜的原因。
.桦木产于东北、华北,木质细腻坚硬,淡白微黄,握钉力强。
它的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来做门芯等装饰。
桦木树皮柔韧美丽,但是,由于其木多汁,易切削,切面光滑,油漆胶粘性好。
适宜作家具、地板、纺织、车辆及包装箱等用材,但很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红松红松主要产于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一带,树皮灰红褐色,皮沟浅,鳞状开裂;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红褐色,边材黄白色,常见青皮;年轮分界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木射线细,树脂较多。
木材纹理直,结构中而匀;重量轻,质地软,强度弱;冲击韧性小。
容易干燥,不易变形、开裂,尺寸稳定性中等;切削容易,切面光滑,可车璇;油漆光亮性中等;胶黏性能较差;握钉力一般;耐磨性略差,能适合多种用途,系建筑及包装、室内装修、家具、等用材。
.马尾松主要产于山东、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
树皮深红褐色,心材深黄褐色、微红,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年轮极明显,很宽;木射线细,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
木材纹理直或斜;结构粗而不匀;干燥易而快,容易产生表面裂;切削较软的松木有夹锯现象、切面光滑;油漆及胶黏性能不佳;握钉力比红松强。
适合做造纸及人造丝原料。
经脱脂和防腐处理后,最适宜做坑木,电杆、枕木、木桩;并为仓库、桥梁、船坞等重型结构的原料;房屋建筑上用作房架、柱子、搁栅、门、窗、地板、墙...
如何识别和选择木材,是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问题。
一般地说,在木头当中除去朽木,差不多都可以用来做雕刻。
区别只在于有的木头轻软好雕,有的木头粗硬难刻,有的质感强些,有的质感弱些。
本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合腊性强、切面光滑的称为硬木,如南方的红木、黄杨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具有雕刻材料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最适合造型的结构复杂、玲拢剔透、精雕细刻、有枝条感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劈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雕起来很吃力、费工夫。
北方的硬木如:核桃木、柏木、杜梨木。
这三种木料虽然种类、色泽各有差异,但质地较硬,不易变形且韧性高,含腊性强,可以雕刻各种类型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优于北方的其它木种,历代艺人都把它们视为雕刻之佳料。
木质比较轻松,适合初学者用的有:松木、银杏木、柳安木、楸木、楠木、樟木等软杂木均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作着色处理以加强其质感。
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的材料如:水曲柳、松木、色木、榆木、香椿木等,就可以用来巧设计妙安排。
一般说来,造型的起伏面越大,木纹的变化就越丰富,也就越有趣味;造型的形体动态越是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致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
当然,这种木料的造型设计应该是最简洁概括,最充分利用木纹的因素,过于复杂和过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
木纹固然美丽,但因木质成份中有含脂性与不含脂性,两者相间界线分明的,雕刻起来就软硬不匀,有一定的难度,故需较锋利的刀具才能铲平修光(上图:《纹身》水曲柳木王小蕙作)。
北方果园或农村庭院常有淘汰的老果树,如:桃木、梨木、枣木,苹果木等,也是较好易得的雕刻木材,但因其树身短,分枝点低,疤节虫眼多,选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总之,木材是最容易雕刻的材料,其表面有变化多端的纹路,又有千姿百态的自然形状,从事木雕艺术创作要懂得因材施艺,要有“相木”的本领。
不少成功的木雕作品就是在揣摸木料的形、质、纹等方面,以稍加雕凿的整体美、装饰美与材料自身的质地纹理相统一,既协调了木材的整体性,又保持了它们生长的运动性,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经干燥处理的生湿木料不易马上用来雕刻,否则没等雕完木头就出现弯曲、炸裂等变形现象,影响作品的顺利进行以至破坏整体的效果。
应当选择经过干燥处理后(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是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木料为好。
有结疤或虫蛀、发霉的木头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或力求放在作品的背面及次要部位,以免影响作品的质量或收藏价值。
在这个方面,我国传统的工艺木雕就很有讲究,。
如:树有阴面、阳面、上风、下风之分,阳面年轮较疏,阴面年轮较密;上风纹细,下风纹粗。
雕刻人物脸部及镂空作品应选阳面、上风木料,既美观又坚韧。
虽然材料的选择天地很大,但是选择的好或不好,却直接关系到一件作品的“命运”。
初学木雕者可以先从自己的周围寻觅扔旧的桌椅板、搓衣板、木头锅盖、桌椅腿等,先用软杂木练习。
首先要掌握材料的性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创作。
木材是一种极为朴素也是极易征服的材料,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有机会注入我们的感情,发挥我们的才能,创造我们的理想。
一、各种木雕用材及性能介绍紫檀:名贵木材,产于亚洲热带,棕紫色。
坚实细腻,通称“红木”,雕刻后经高度抛光上腊呈黑玉色,极其美观。
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高档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
乌木:名贵木材。
产于我国海南,质地坚实,色黑而有纹,通称乌纹木。
有真假之分,置水则沉是真、置水不沉是假。
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高档工艺品。
红木:名贵进口木材,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
纹理交错美观,材质坚实略粗糙,初时色淡黄赤色,久时变为紫红色,经高度抛光上腊极其美观,适合做各类精致的小件工艺雕刻品和红木家具雕刻。
檀香木:名贵进口木材,产于东南亚一带,色灰黄,质地较坚韧、纹理细密,有极好的香味,适合雕刻各类高档工艺品。
花梨木:名贵木材。
是我国海南岛特产,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林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各类高档工艺品和传统家具雕刻。
柚木:名贵木材。
产于东南亚及我国南部地区,木质坚硬耐久,结构略粗,灰色有波浪与平直二种纹理,不易变形,极其美观,但雕刻时需要很高技巧。
由于柚木径纫较大,可制作大型木雕。
楠木:名贵木材,产于南方,材质细密,松软,色灰褐兼绿,有波浪形木纹呈金丝光泽,通称“金丝楠”。
适合雕刻简洁概括及仿古作品,有古朴之美。
香樟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尤以江、浙、湘、川两广为最。
味香、色黄至灰褐色、红褐色。
材质粗犷,耐久性能强。
纹理交错明显,光泽美丽。
自古以来作为木雕行业的上等材料,多用于仿古木雕和家具木雕,不易虫蛀。
柏木: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
色淡黄至久变深黄褐。
材质细密...
中国明清家具用材,主要分为硬木和白木两类,由此家具也可分为硬木家具和白木家具。
硬木主要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酸枝木、柞榛木、乌木、花梨木、樟木等。
白木包括榉木、榆木、楠木、核桃木、黄杨木等。
明清家具的用材大体相同,但明以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榉木为多;清以紫檀木为最上乘用料,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亦有,黄花梨相对要少,榉木、榆木、柞榛、核桃木民间使用最为广泛。
黄花梨在明清家具中首选材料是黄花梨木,这种材料颜色不静不喧,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黄花梨古无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写作花榈。
后来冠以黄字,主要藉以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
其显着特点是花纹面上有鬼脸,即树结子为最佳,花粗色淡者为低。
另一特点是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紫檀木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
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留存少。
倘是大形家具,因材料难得,留存就更少,紫檀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份量最重,除多为紫黑色外,有的黑如漆,几乎看不见纹理。
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疑的。
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纹不明显。
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
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我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
鸡翅木鸡翅木有不同的写法,或作,鸡翅木,或作杞梓木。
鸡翅木肌理细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尤其是纵切面织细浮动,具有禽鸟颈翅那种灿烊闪耀的光辉。
清中期以后,家具用老鸡翅木的甚少,鸡翅木属红豆科,计约四十到六十种,在我国有二十六种,主要产于福建省,因其花纹秀美似鸡翅膀而改名。
铁力木铁力木,或作铁梨木、铁栗木,在几种硬木树种中长得最高大。
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家具用它做成,有时以之用在家具后背土,作屉板及抽屉内部等。
它有时有花纹,似木而较粗,铁力木是较大的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径达丈余。
原产东印度,我国两广皆有分布。
红木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
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红木木质坚硬耐用。
红木是优质硬木,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几十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
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不紧密,有香味。
榉木榉木属榆种,产于江、浙等地,木材坚致,色泽兼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木材带赤色故名血榉。
又叫红榉。
榉木有很美丽的大花纹,如山恋重叠,称之为宝塔纹,它比一般木材坚实,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家具中占重要位置。
榆木榆木亦称白榆,广布性树种,产于我国的平原地区,纹理直,花纹较大,结构稍粗,棕眼显着,质地较软,归为柴木或叫软木类。
易于加工和雕刻。
榆木以张家口一带和山东境内黄河两岸的为最佳。
山西、山东、河北、京津等地民间家具以此木为主。
柏木柏木属柏科,古有悦柏之称,有扁柏、侧柏、罗汉柏等多种。
我国民间惯将柏树分为南柏和北柏两类,南柏质地优于北柏。
其色橙黄,肌理细密匀称,质地细密,比较耐水,多疤节,有香味,也是一种药材。
其性不挢不裂,耐腐朽,适用于作雕刻板材,是硬木之外较名贵的材种。
瘿木瘿,树瘤也、树根。
(《格古要论》)瘿木不是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
这个部位的木材纹理特殊,效果奇异,历来很受人喜爱。
瘿木,实际上指木质纹理的特征他们认为任何一种树都可能有瘿子,而生处的木材总是有旋转的细密花纹。
楠木楠木属樟科,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
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