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影驰在其举办的嘉年华大会上,除发布目前最纤薄的GeForceGTX460无双版显卡外,亦同时发布了业界首款数字供电的GeforceGTX460HOF(名人堂,HallOfFame)显卡。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是目前首款采用数字供电技术的GeForceGTX460显卡,同时其还应用了水平散热技术和罕见的白色PCB,是影驰为广大玩家送上的一份“圣诞礼物”。GeforceGTX460HOF采用GF104核心,拥有336个CUDACore和256-bit1GBGDDR5显存,核心/Shader/显存频率为850/1700/1000MHZ(等效显存频率为4000MHz)。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包装和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输出接口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配置了1个HDMI、1个DisplayPort和1个DVI显示输出接口,可满足大部分的用户需求。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供电接口
该显卡并没有采用大部分GTX460显卡使用的双6pin供电接口,而是采用供电能力更强的6pin+8pin设计。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PCB正面(点击查看大图)
拆下散热器后,显卡PCB一览无遗,其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右方的数字供电部分。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PCB背面(点击查看大图)
PCB背面上,四颗去耦电容非常抢眼,白色PCB设计也很有圣诞的气氛。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核心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显存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采用了三星的0.4ns显存,超频能力更上一层楼。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核心及显存供电部分(点击查看大图)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采用6+2相供电及全钽电容设计,其中核心供电为6相全数字供电,显存则采用2相供电。核心供电方案由VT1185M主控芯片、6颗VT1157SF从控芯片以及BussmannCPL排感组成,每个供电环节都保持极高的开关频率。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的核心供电主控芯片
核心供电主控芯片为VT1185M,是1颗支持IntelVRM11和VRM11.1电压调节器规范的数字型PWM主控芯片。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的核心供电从控芯片
VT1157SF从控芯片整合了MOSFET和驱动IC,其工作频率可达800KHz或更高,能大大提高元件集成度和开关频率,而且还拥有耐高温的特点,即使工作温度较高也不会对其性能造成较大影响。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的排感
显卡电感采用了6相连体的CPL-6-50毫亨级数字排感,6个一体封装节省空间并有良好的散热效能。输出和输入滤波电容均采用钽电容,高频滤波性能更佳。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的显存供电控制芯片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采用2相显存供电设计,uP6210控制芯片的使用是常见的解决方案。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的显存供电MOSFET
两颗型号为MDU2657的MOSFET组成“一上一下”的设计为显卡显存供电,显存供电部分同样采用了全钽电容设计。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的去耦电容
PCB背部搭载了4颗NECProadlizer去耦电容,拥有优秀的高频能力,容量甚至超过传统电容但ESR更低,可大大降低电源噪音,其较高的蓄电量以及高速的充放电效率亦可有效提升显卡超频能力与运行稳定性。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PCB及其散热器合照(点击查看大图)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采用了水平散热技术,配合影驰自行开发的散热器,可同时为核心和显卡供电部分散热。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散热器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散热器采用纯铜底座和铝制散热鳍片,配置了4条6mm直径的纯铜热管。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供电部分散热片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供电部分同样覆盖有散热片,配合采用了水平散热技术的散热器,能有效地将显卡各个发热大户的热量排放出去。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散热风扇
12V0.45A的散热风扇能够提供足够的风量以提升显卡散热性能,不过在静音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了。其导风罩采用了金属材质,质感比塑料要好得多。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显卡
影驰GeforceGTX460HOF是目前首款采用数字供电技术的GeForceGTX460显卡,更是影驰为广大玩家送上的一份“圣诞礼物”。目前其建议售价为人民币1699元,而相关评测我们已经在紧张进行中,请大家继续关注超能网的报道。
下一篇: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