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中其它三角的更换方式与之相同。当机器中的三角加工并更换完成后,接下来需要调试机器。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给纱的不同步和浮圈现象。在解决给纱的不同步问题时,对原来的给纱机构进行了适当地调整,采用了称之为半积极式的给纱方式,基本上能够满足正常编织生产的要求。浮圈现象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的问题。针筒的高踵割圈针钩取了毛圈纱线,在系统中上升割圈,沉降弧被割断。此后毛圈纱失去了针筒针的握持控制,以彼此不相连的单个线圈的形式被1系统中的线圈夹持呈现在织物中。由于毛圈纱没有受到牵拉外力的作用,在下一成圈过程中,旧线圈有一放松回退动作,毛圈纱就会与地组织线圈分离开来而不能紧贴在针盘针的针杆上,形成浮圈。
针盘高踵针径向向里运动闭口时,针舌尖就很容易插入在形成的浮圈里,形成集圈而影响毛面质量。为此,我们取消了系统的割圈过程,更换了中针筒低踵针割圈三角为高、低踵针同步割圈三角。这样高踵针钩取的毛圈纱受针筒针控制的时间延长了,使得浮圈现象得到了有效地解决。毛圈夹持力和织物延伸性能的比较在机号为14G的FG-88针织割圈绒机上采用上述方法改造和调整机器,并使用的编织方法编织出的结构稳定的亚克力毛毯的毛坯布。调整机器使下机织物重量为900g/m,用自制的毛圈夹持力测试系统测试毛圈的平均夹持力,并与同等规格的传统组织织物经背胶处理后毛圈脱落所需的外力大小粗略比较,结果表明新开发的产品还要略大于后者。
下一篇:连铸坯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