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施工工期较紧,为了能尽早的展开后续工序,楼板需要分两段浇筑,需要留置施工缝,我项目部考虑以下方案予以解决。
1、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案例工程楼板施工缝设置在X5轴以北2.0m处。
2、浇筑混凝土时,在施工缝处用15mm厚的模板切槽(切槽的位置根据主筋的位置切割)分割,切槽尺寸为14mm*9mm;模板直接用綁丝固定到钢筋上即可。
3、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N/mm2,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2)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的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和浮锈等也应清除。
3)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用水泥砂浆湿润,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4)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4、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板应留垂直缝。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4.2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施工缝宜先用水泥砂浆湿润,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5.1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5.2处理问题的措施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可沿缝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须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水泥砂浆找平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