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拆除 > 正文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第1张

二、监理工作的依据

2.1已批复的《监理规划》;

2.2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管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3设计图

2.3.1《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排水工程(2010J335-SS00PS0701PS)

2.3.2《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给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程编号:2010J335-ZB00GS0701GS)

2.3.3《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再生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程编号:2010J335-ZB00ZS0701ZS)

2.4相关技术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DBJ01-83-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实施日期2012年3月)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DBJ01—72—2003

《建筑沟槽内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808-20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87号文件;

三、顶管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工作坑开挖→锚喷支护→顶管架安装→顶管后背制作→顶管导轨安装→挖土顶管→触变泥浆减阻注浆→挖土顶管→粉煤灰、水泥浆充填置换。

四、监理工作要点及目标值

审核施工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施工,施工过程中结合专家论证意见:1、套管高程在满足距电力管底净距不小于1m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管顶进入砂层。2、工作坑开挖过程根据土质情况,采取缩小开挖步距或注浆加固措施,开洞口部位注意设置加强筋,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性。3、明确穿砂层采用的工具管形式,顶管过程严格按照短开挖、勤顶进的原则进行施工管理,同事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5、按施工内容与施工环境,完善监测项目及监测控制标准。

4.1测量控制

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

4.2工作坑及设备安装

4.2.1工作坑的平面位置除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外,还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

①、应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里弄或单位的车辆出入口及交通繁忙场地狭小处。

②、应尽可能避让或离开地下管线、建筑物、水体、铁路等有一定距离,减少施工扰动的影响。

③、工作坑与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最小平面距离,应根据土质、场地条件并结合工作坑的施工方法而定。采用钢板桩或沉井法施工的工作坑,地面沉陷的影响范围,一般可按基坑深度的1.5倍考虑,否则应采用必要的技术保护措施。

④、工作坑的施工机械设备或脚手架等设置,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有关电业规定。

4.2.2顶进工作坑的后靠设施和土体的最大允许反力必须经过计算,并满足最大顶力的需要,必须结构稳定,无位移,必要时对结构后靠及土体予以加固。

4.2.3在顶管进出预留洞的一段距离范围内,视土体特性、机头类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的情况,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及特设的保护措施,保持土体稳定,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机头顺利进出洞口,防止水土流失、机头下沉磕头。

4.2.4工作坑的洞口必须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止水圈应在整个顶管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水土和触变泥浆的流失,封门板应抽拔方便。

4.2.5导轨、顶机、千斤顶、油泵站、后靠的布置、安装,应顺序进行,达到导轨稳定,顶机平稳,轴线、标高、坡度符合顶管设计要求。顶机及相关设备应进行单机、单系统调试,并进行整机系统运行试车,操作运行正常后才能拆除封门机头顶入土体。在顶进过程中,全部设备应有专人维护和保养。

4.2.6多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必须规格、型号一致,油路并联,行程同步,若有偏差应查明原因,调整合格后才准予使用。

4.3管节出洞

4.3.1出洞前,监理必须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并检查设备联动调试,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才准于开顶出洞。未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

4.3.2检查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安装牢固、尺寸准确,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无渗出水土与触变泥浆。

4.3.3洞口前方的土体已采取措施得到稳固,确保拆除洞口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4.3.4洞口前方的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采取技术措施有效保护,并建立了沉降监测。

4.3.5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管出洞口后即应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监理应检查并督促施工人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高等技术参数和操作,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

4.3.6若机头出洞即遇到异物、机头下沉“磕头”等现象,应暂缓顶进,查明原因经处理再予顶进。特殊情况,有相应措施保护才可将机头退出,经处理后再次顶入出洞。

4.4管节进洞

4.4.1管节进洞前,必须严格监控机头轴线和标高并对准洞口,控制平稳顶进和纠偏量,确保机头、管节顺利顶入接收坑洞口。

4.4.2对洞口处的土体、地下管线及地面构筑物,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保护加固措施,并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

你可能想看: